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林权改革的林业生态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从全民动员,同心播绿;寻求突破,破解难题;科技支撑,科学治理;严格管理,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开展服务等方面探索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以期为开创林草建设新局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林权改革;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4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林业不仅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的神圣使命,而且承担着提供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任务。林业发展不仅具有增收致富的功能,现在已经延伸到改善生态、传承文明、提升形象。2008年,甘肃省开始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安定区被列为试点区县之一,按照“试点先行、政策引路、积极稳妥、整区推进”的总体思路,密切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林改工作。主体改革完成面积7.448万hm2,占应改林地面积的100%。其中,承包到户6.941万hm2,占93.2%;集体经营5 066.67 hm2,占6.8%。颁证面积7.433万hm2,颁证率99.8%。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十八步流程”,按照“按户承包、按人分地、人人有份”的宗旨,对能够到户的全部承包到户,做到应改尽改,确保山有其主、主有其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林业自身来看,林业经济实现了由“砍伐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从农业经济来看,实现了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从区域经济来看,实现了由“传统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变。绿色环保、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之一,促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1]。
  在做好主体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进配套改革。一是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行业协会专业化、中介机构社会化的要求,林权管理、资源评估、产权交易、法律咨询、科技信息及林业行政综合林权抵押贷款等窗口正在积极筹建中。二是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兴起。先后成立了安定区种苗协会、林下养殖协会,组建了多支造林绿化专业队,在相关乡镇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森林资源流转逐步规范。研究制定了《安定区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定区森林资源评估、抵押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2]。四是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到户政策正在落实。按照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研究制定了公益林资金补偿到户的办法。
  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亟须开阔大视野,动员大参与,实现大突破、大提升、大整合,构建大服务格局。为此,今后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1    全民动员,同心播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定西地区干旱贫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實施以来,安定区抢抓历史机遇,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带动下,林业生态建设走向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生态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福州林”“农行万亩员工林”“金华林”、通道面山绿化等多种生态林成为近几年来安定区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对其他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寻求突破,破解难题
  安定区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植树难度相当大。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实现“当年造林、当年见效”,要坚持“大苗、大坑、大肥、大水”标准,全面落实监管机制,让定西所有的山沟梁峁披上绿装。在造林时间上,变春季造林为四季植树,加大雨季造林,突出抢墒造林,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创造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奇观。在造林资金的筹集上,多渠道筹措,依托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整合项目资金,协同各部门关系,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借鉴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搬迁等成功治理模式,按照见地插绿的要求,实行高密度、高规格、多品种、高标准绿化美化[3]。
  3    科技支撑,科学治理
  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科学造林,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政策与资金管理、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与栽植技术、新造林抚育与低产林改造、工程规划、造林作业设计、工程监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与管理经验,大力推广机械化整地技术和丰产坑栽培技术(生根粉、PPT菌根和抗旱保水剂等),多树种混交造林,严格工程管理,从而提升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4    严格管理,创新机制
  大力培育生态绿化苗木,推行“林苗一体化”,发展适生常用造林绿化苗木,解决好造林的物质基础,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和质量监理制,跟班作业,严格按照《甘肃省造林技术规程》的标准和造林程序进行验收,加大督查力度,跟踪问责。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承包制度、奖惩办法、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具体的验收标准和办法,抓“关键环节”,使全区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4]。
  5    健全体系,开展服务
  一是建好服务中心,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组建安定区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开展资源评估、林权流转、法律政策咨询,以及科技信息、融资等综合管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培育林业产业,在基地带动上做文章。依靠产业促进林农增收,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以林下放养鸡为主的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在加快发展上求实效。首先,探索创新造林机制。建立健全支持林业发展投入保障制度,对造林、抚育、管理等给予一定补贴,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将造林抚育资金直接补助给验收合格的农户,充分调动农民的造林积极性,提高造林质量。其次,实行管护双轨制。适应林改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乡镇、村集中统一管护与农民管护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双层管护机制,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次,完善集体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对非林地用地林木实行自主经营,采伐不受指标限制,不纳入限额审批管理。对公益林实行确权到户、补偿到户、科学经营、适度利用、有序管理。再者,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最后,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协会,探索组建林业经济组织,力争各乡镇、村建立健全相应的协会组织,带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
  6    参考文献
  [1] 董凤梅.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2):97.
  [2] 水贺彬.关于对临泉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家参谋,2019(23):104.
  [3] 岳朝旭.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32):18.
  [4] 方进军,陈新云.论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4):94-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