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秧龄对籼粳杂交稻长优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大面积推广籼粳杂交稻长优2号,开展了不同秧龄对籼粳杂交稻新组合长优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5~45 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等均不断减少。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初步得出本次试验秧龄以25 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11 856.25 kg/hm2,显著高于秧龄30 d处理,极显著高于秧龄35、40、45 d等处理。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长优2号;秧龄;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01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长优2号系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长粳1A为母本、恢KF2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为了探明不同秧龄对长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长优2号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3],2018年开展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长优2号,由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发芽率85.2%。试验地选择在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土壤类型为黏质土,土壤肥力为中上水平。
1.2 试验设计
大田移栽时设5个秧龄处理,分别为25、30、35、40、45 d。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16 m2。试验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插。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秧龄处理对长优2号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秧龄在25~45 d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播始历期和播齐历期增加,生育期延迟;其中25 d秧龄处理的播始历期为99 d,30 d和35 d秧龄处理为100 d,40 d秧龄处理为101 d,45 d秧龄处理为102 d。
2.2 不同秧龄处理对长优2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秧龄在25~45 d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等经济性状不断减少。其中,25 d秧龄处理有效穗数为201.90万穗/hm2,30、35、40、45 d等秧龄处理分别较25 d秧龄处理减少2.10万、7.65万、8.40万、8.85万穗/hm2;25 d秧龄处理穗总粒数为312.7粒,30、35、40、45 d等秧龄处理分别较25 d秧龄处理减少2.7、5.2、9.3、8.7粒;25 d秧龄处理穗实粒数为270.5粒,30、35、40、45 d等秧龄处理分别较25 d处理减少2.7、3.6、12.6、10.6粒。
25、30、35 d等3个秧龄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6.5%、86.4%、86.8%;40 d和45 d等秧龄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5.0%、85.5%。千粒重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2.3 不同秧龄处理对长优2号产量的影响
由表2、表3可知,秧龄在25~45 d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水稻的产量不断降低。25 d秧龄处理产量为11 856.25 kg/hm2,显著高于30 d秧龄处理,极显著高于35、40、45 d等秧龄处理;3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35、40、45 d等秧龄处理;35 d秧龄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40、45 d等秧龄处理;4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45 d秧龄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适龄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基础,也是确保高产的有效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秧龄对长优2号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在25~45 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等不断减少。
在本试验条件下,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秧龄以25 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11 856.25 kg/hm2,显著高于30 d(下转第14页)
秧齡处理,极显著高于35、40、45 d等秧龄处理;有效穗数201.90万穗/hm2,穗总粒数312.7粒,穗实粒数270.5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2.4 g。
4 参考文献
[1] 杨伟祥,徐越坚,莫无忌.杂交稻浙优18在诸暨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8):930-931.
[2] 王冉,周桂香,李勇,等.不同秧龄对杂交稻新两优香4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9438-9439.
[3] 吴一梅,张洪程.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9(1):36-38.
[4] 钱兴苗,马寅超,焦小波,等.“甬优6号”不同秧龄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5):51.
[5] 张祖建,王君,郎有忠,等.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J].作物学报,2008(2):297-304.
[6] 潘圣刚,黄胜奇,江洋,等.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3):134-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