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大田种植的南粳9108水稻进行2种行距(25、30 cm)处理,并对其成熟期各项农艺性状测定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数接近的前提下,行距25 cm处理平均产量较行距30 cm处理平均产量高825 kg/hm2,且产量波动幅度较小,适合大面积生产管理下保证稳产;行距30 cm处理下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但单产峰值较行距25 cm处理最高产量高出460 kg/hm2,适合精细化种植管理下获得高产。南粳9108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结实率与千粒重对产量直接影响较小。
  关键词    水稻;南粳9108;行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01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南粳9108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09 年育成并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的半糯型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15年被原农业部评为超级水稻,其适宜种植区域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1]。该品种高产潜力较大,稳产性好[2],因而成为苏中地区水稻主推品种。
  在实际生产中,本地区越来越多的大户开始缩小行距,选择25 cm行距,与传统栽培模式的“小”“壮”“高”栽培模式相违背。因此,本次对比试验综合分析了25、30 cm这2个行距种植下,南粳9108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旨在探讨大田生产背景下,哪一种行距处理更能发挥本地区南粳9108的产量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本试验在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亚苏村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田块沟系配套好,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即行距分别为25、30 cm。5次重复,列区处理。每个处理水肥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一致且同步,秸秆全量还田。成熟期在对应行距田块内用等距取样法分别定点取样,对其各项农艺性状测定后进行分析。
  1.3    试验实施
  本试验于5月20日播种,6月8日移栽,基蘖肥∶穗肥=6∶4,基肥施用尿素225 kg/hm2;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于栽后5~6 d施用尿素150 kg/hm2,第2次于第1次施肥后8~10 d施尿素150 kg/hm2。叶龄余数为3.5~4.0叶时施促花肥45%复合肥300 kg/hm2+尿素120 kg/hm2,叶龄余数为1.5~2.0叶时施保花肥尿素120 kg/hm2。整个过程做到薄水移栽,立苗后浅水灌溉促分蘖,90%够苗自然断水搁田,拔节后及时复水,孕穗扬花期间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干湿交替水分灌溉,收获前7 d断水,保证活熟到老。秧苗期防治飞虱2次,大田期综合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距处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
  由表1可知,30 cm行距处理产量极差值为5 401 kg/hm2,产量波动幅度较大,整个生产过程栽培与植保標准是统一的,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推断30 cm行距南粳9108对精细管理要求较高;25 cm行距处理下产量波动幅度较小,产量极差为3 438 kg/hm2,产量相对较为稳定。观察2种行距处理各项农艺指标平均数值,在平均穗数接近的前提下,25 cm行距每穗粒数较30 cm行距处理高16粒左右,结实率低1.7个百分点,千粒重低0.44 g,产量高825 kg/hm2。产量差距主要体现在每穗粒数上,且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成负相关。
  2种处理下最低产量点次对比,25 cm行距处理在单位面积穴数低于30 cm行距处理的前提下,千粒重低于30 cm行距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高于30 cm行距处理,表现出25 cm行距的稳产性;2种处理下最高产量点次对比,30 cm行距处理在单位面积穴数略低于25 cm行距处理的前提下,每穗粒数与结实率低于25 cm行距处理,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高于25 cm行距处理,表现出30 cm行距的高产潜力。
  2.2    不同行距处理水稻穗数与产量关系
  在实际大田生产中,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也极其重要,也是较其他指标最易通过前中期栽培措施进行调控的。因此,笔者此次将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关系单独分析。由图1可知,25 cm行距处理产量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呈显著二次式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 -0.595 1x2+394.38x-53 716,相关系数R2=0.980 5。当有效穗数为331.36万穗/hm2时,产量最高,为11 624.1 kg/hm2,且在有效穗数保持在300万~355万穗/hm2时产量稳定在11 000 kg/hm2以上;30 cm行距处理下,产量随着穗数的增加先增加后趋缓,结合赵庆勇等[2]、姜平芳[3]、王方志等[4]研究推断,30 cm行距处理产量峰值对应穗数应在360万~390万穗/hm2之间,由图1可知,穗数在335万~360万穗/hm2时,产量稳定在11 000 kg/hm2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南粳9108在25 cm行距处理下产量极差较小,较为稳定,适宜大面积生产下的稳定高产需求;30 cm行距处理下产量峰值高,但极差较大,大面积生产对管理要求高,在精细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高产潜力,达到高产量水平,与传统“小”“壮”“高”栽培措施不矛盾。25 cm行距穗粒数较30 cm行距大,是2个处理产量差值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反映了该品种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大,而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小,这与赵庆勇等[2]、朱  镇等[5]的结论一致。因此,南粳9108栽培应该以足量的穗数为前提,争取获得较大的穗型,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才能保证高产[6-8]。
  4    参考文献
  [1] 张守成,孙永莲,吴国峰,等.南粳9108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J].中国农技推广,2019(8):42-44.
  [2]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等.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J].中国稻米,2016(6):61-65.
  [3] 姜平芳.南粳9108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8(2):50-51.
  [4] 王方志,韩小平,倪爱兰.南粳910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179.
  [5] 朱镇,赵庆勇,张亚东,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4(8):1-3.
  [6] 余惠荣.不同行距精量穴播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
  [7]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122-125.
  [8] 曹亮,王明瑶,王孟雪,等.栽插密度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8):39-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2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