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 d,生育期缩短6 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关键词 水稻;栽培方式;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5-0001-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ree kinds of cultivation methods (machine-transplanting potted seedling,machine-transplanting carpet seedling and artificial planting)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test on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r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artificially planted seedlings was small,and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dvanced.Compared with the machine-transplanting carpet seedling,the maturity period of the machine-transplanting potted seedling with was advanced by 2 d and the growth period was shortened by 6 d.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had certain effects on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ice,the actual output of the machine-transplanting potted seedling was the highest,that of artificial planting was in the middle,and that of carpet seedling was the lowest.In terms of yield composition,artificial planting should focus on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anicles,and the machine-transplanting potted seedling and carpet seedling should focus on the total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Key words rice;cultivation method;growth period;yield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稻作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逐渐被抛栽、机插和机条播等方式取代,也影响了农作物的农学特性。众多学者和专家就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产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刘玉兰等[1]研究发现,宽窄行组穴均错栽培方式可有效改善稻株光照供给条件,功能叶寿命也得到延长,各生育时期最适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周正权等[2]研究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抛栽、机插、机条播、手撒播。关于不同水稻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尽管研究结果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都证实了不同的栽培方式都会对水稻的生长期、生育进程和温光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3-6],进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7]。本文研究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实际生产和栽培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9年4—10月在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半面店村水稻田中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地力水平中等。试验地地势平坦,水利设施较好,排灌用水方便。试验材料为大穗型杂交中稻Y两优2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栽培方式处理,分别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均为0.1 hm2。为了尽量避免土壤条件差异而导致系统误差,将3种栽培方式安排在同一田块。其中,钵苗机插采用专用钵苗插秧机进行栽插,毯苗机插采用小型插秧机进行栽插,人工栽插按照常规栽插方法进行。
1.3 栽培管理
1.3.1 育苗。人工栽插方式于4月12日播種,露天湿润育秧,播量750 kg/hm2,播后覆盖谷糠,施史丹利复合肥(15-15-15)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底肥,5月5日补施尿素75 kg/hm2,为保证获得一定产量,于移栽前施咪鲜胺和康宽,以预防二化螟和稻瘟病。毯苗机插于4月12日播种,钵苗机插于4月15日播种,均于播种前1 kg稻种用吡虫啉有效成分0.3 g兑水1.5 kg浸种,且用咪鲜胺2 500倍液浸种,以防治水稻病虫害。大棚育秧,施史丹利复合肥(15-15-15)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底肥。移栽前均适当补施尿素、咪鲜胺和叶面肥。秧田期要保持大棚内湿润,且做好水肥管理。 1.3.2 大田栽培。移栽前均匀施入40%丁草胺。人工栽插和毯苗机插5月12日移栽,秧龄均为30 d。钵苗机插于5月14日移栽,秧龄29 d。人工栽插规格设为16.7 cm×30.0 cm,密度19.95万穴/hm2;毯苗机插规格设置为17.0 cm×30.0 cm,密度19.50万穴/hm2;钵苗机插规格设置为14.5 cm×33.0 cm,密度20.85万穴/hm2。7月19日施复合肥112.5 kg/hm2、尿素45.0 kg/hm2。8月6日用阿维菌素、吡蚜酮、稻瘟酰胺、氟环唑综合防治病虫害,8月14日用稻瘟酰胺、吡蚜酮、三唑醇、苏云菌杆菌、澳优防治1次,8月21日用稻瘟酰胺、吡蚜酮、三唑醇、澳優再防治1次。同时做好水肥管理。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记录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产量测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稻株连续收割30 m2,计算实际产量,重复3次。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和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3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工栽插播种期至抽穗期需要119 d,从抽穗期至成熟期需要37 d,全生育期为156 d;毯苗机插从播种期至抽穗期需要125 d,从抽穗期至成熟期需要38 d,全生育期为163 d;钵苗机插从播种期至抽穗期需要121 d,从抽穗期至成熟期需要37 d,全生育期为158 d。人工栽插由于苗数较少,有效分蘖提前终止,全生育期有所提前;毯苗机插较钵苗机插的播种期提前3 d,在秧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均相同的情况下,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 d,生育期缩短6 d。由此可以看出,3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营养生长期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达5 258.25 kg/hm2;其次是人工栽插,为5 184.75 kg/hm2;毯苗机插的产量最低,为4 822.50 kg/hm2。经方差分析表明,人工栽插、钵苗栽插均与毯苗机插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人工栽插与钵苗机插的差异不显著。由表2还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毯苗机插(331.50万穗/hm2)>钵苗机插(327.30万穗/hm2)>人工栽插(253.35万穗/hm2),方差分析表明,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均与人工栽插呈显著差异,毯苗机插与钵苗机插差异不显著;成穗率表现为人工栽插(79.4%)>钵苗机插(58.4%)>毯苗机插(57.6%),方差分析表明,人工栽插与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呈显著差异,毯苗机插与钵苗机插差异不显著;每穗总粒数表现为人工栽插(211.30粒)>钵苗机插(174.16粒)>毯苗机插(156.9粒),方差分析表明,人工栽插与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差异显著,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差异不显著。结实率表现为人工栽插(87.54%)>钵苗机插(81.90%)>毯苗机插(80.40%),但差异不显著。
综合对比3种栽培方式下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钵苗机插稻有效穗数适宜,每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产量居第1位;人工栽插稻有效穗数较低,每穗总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产量居第2位;毯苗机插稻有效穗数最多,每穗总粒数最少,产量最低。因此,人工栽插稻获得高产主要是提高有效穗数,毯苗机插稻和钵苗机插稻的高产途径是主攻每穗总粒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插的苗数较少,有效分蘖终止期有所提前,因而全生育期提前;毯苗机插较钵苗机插提前2 d播种,在相同水肥管理的前提下,钵苗机插全生育期较毯苗机插缩短6 d。手工栽插在栽后32 d达到分蘖高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分别在栽后35、37 d达到分蘖高峰期。钵苗机插的秧苗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这给水稻的安全齐穗和后茬早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毯苗机插由于受到秧龄的限制,生产上存在较大的风险;而钵苗机插的秧龄弹性较大,齐穗期处于安全期内,生产上存在的风险较小,这也为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机插安全生产提供了可能。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可以发现,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其次是人工栽插,毯苗机插的产量最低。钵苗机插的稻穗数适宜,每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人工栽插稻有效穗数较低,每穗总粒数最多,结实率较高;毯苗机插稻有效穗数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产量低。
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可以将栽培技术与农机整合在一起,既简单易行又容易操作。因此,正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栽插[8]。钵苗机插相对于毯苗机插,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秧苗的移栽质量,水稻的充实度和出米率均较高,籽粒充实,商品性好,可以促进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张殿双,袁倩,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5):498-502.
[2] 周正权,赵刚,赵丽丽,等.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5,21(3):53-56.
[3] 吕艳东,胡月,李猛,等.栽培模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5):187-193.
[4] 李敏,陈芹,汪洪洋.水稻毯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2019(9):56-57.
[5] 石坚高.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06.
[6] 毛依琦,陈蕾,顾逸彪,等.栽培措施对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25(4):8-15.
[7] 商全玉.高纬寒地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对黑粳10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6):112-113.
[8] 许星,张锋,王林萍.不同栽培方式对2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8,44(4):92-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