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培养涉农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目前,平台建设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面临着诸如创新意识薄弱、观念陈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落后、科研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重视团队建设、增加科技专项投入、整合集团资源,搭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功能的最大发挥。
关键词 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运行机制
2004年,我国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科技协同创新平臺主要是依据地方高校的特色性学科而进行的探索和研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建设教学型和科研型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架构和创新能力,奠定能够与市场相接轨的创新创业应用型智力保障。高校作为一个自运行组织有其自身的运作模式与规律,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以及运行过程中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社会服务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 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内涵及作用
“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最关键以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协同。协同是指对2个或者2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个体,使他们能够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个目标的能力与过程。创新则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并经历了4个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演化理论,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创新理论,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创新理论,21世纪的开放式创新理论。协同创新则是在协同理论及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模式。协同创新是对创新的进一步延伸,它要求各创新主体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最终实现集体创新。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占有竞争优势,在此期间就需要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来支撑[1]。
自协同创新战略计划实施以来,协同创新已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模式,协同创新理念也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高校来说,协同创新平台是在协同理论以及创新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利用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内部优势,为企业、政府、生产知识机构、中介结构以及用户实现重大的科技创新而开展的一种大跨度的整合创新组织模式。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和利用的最大化理念,同时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一种通过国家意志引导与机制安排的资源整合、互补过程,以此加快对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科研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高校应通过提升协同创新信任度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自觉性,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共享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借助协同创新平台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2 平台的构建意义及发展现状
2.1 构建意义
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是由成员间的利益与发展模式决定的。它不仅可以服务于集团内部成员诸方面发展,而且还是辐射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集团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能够带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各个区域创新的提高必然会引起全国性的科技创新。集团内部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将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保障,能够实现一个区域内的技术开发和转移,实现区域内的科技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优势,从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培养具有综合性特征,培养出复合型创新人才。
2.2 发展现状
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高校培养人才、提升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驱动器,是高校不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高校科技研究水平以及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首先,地方农业高校由于受行业特点以及认知偏差,从事科技创新的研究人员存在数量不够、动力不足、水平不高、尾劲不够等问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只处于基础阶段。其次,地方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很多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缺乏政策性支持和财政支持,会导致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过于简单,不能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2]。此外,地方高校所拥有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十分有限,学科也很单一,跨学科培养人才能力有限。再次,地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创新平台建设的从事人员专业程度不高,这都给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最后,地方高校并没有与当地龙头产业以及相应的科研院所、中职院校形成合力,抱团取暖意识不够,独自打拼,未真正发挥出职教集团合力的优势,从而产生集团成员间的“蝴蝶效应”。
2.3 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
2.3.1 认知上的短见和弱化。长期的传统教育导致许多集团成员特别是地方高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传统教育过于关注短期内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科研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难度较高,往往无法在短期内看到较为显著和直接的效果。因此,许多高校直接或间接无视科技创新提升的相关要求。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部分院校在科学研究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偏少,难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力落实,直接阻碍了自身科技创新水平的稳定提升。
2.3.2 资源上的不足和偏差。科技创新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对集团中的高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校除了需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之外,还需要抓住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科技创新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积极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当前,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有限,只能够配备一些较为基础的设施满足基本教学,缺乏进行中大型科学实验研究的高精尖仪器和相关配套设备,缺乏关键数据以及科技创新资源的获取渠道,无法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依据。从整体上来看,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质量不符合前期的发展战略目标。 2.3.3 人员上的匮乏和落后。农业高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小,缺少新鲜科研血液,特别是科研骨干教师数量偏少。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推动者以及实践者,科研队伍在落实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科研技术队伍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基础和前提。但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负担较重,实践经验有限,科研工作时间严重不足,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创新工作。还有部分高校科研队伍成员组成复杂,学科专业和研究内容跨度太大,缺少科研特色,难以形成科研创新规模,难以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落实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3 夯实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路径
利用科学举措推动农业职教集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集团体系下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国家对于科技创新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响应国家的号召,以高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进行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时,要秉承合作开放、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同时要考虑本校的现实因素和优势特点,将本校实际与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有效整合,從实际出发,不断改善,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
3.1 重视团队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平台整体实力
团队建设是进行所有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不例外。要想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必须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应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团队的人才质量,并且注重团队内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培训,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和能力。人才的培养和个人的创新,也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优化自身的人才资源,提高人才质量,从而通过整个团队的力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3.2 加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专项经费的投入
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平台的资金投入,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给科技创新提供更高端的仪器设备,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保障。地方高校要不断争取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依托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不断改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条件和基础设施,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和项目的发展服务[4]。
3.3 整合资源,凝聚特色,发挥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学科优势
地方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必须以自身特色的学科优势为基础,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应转变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学科,将自身的优势学科与当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特色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
3.4 搭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对高校自身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平台效益,高校管理者应该发挥平台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功能,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聚焦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要求,积极构建完善的科研协同发展机制,将更多的创造性元素融入其中。涉农院校必须自力更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及束缚,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采取联合互动的形式来真正实现自身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提升,进而在自主实践和运作过程中突破传统科研工作的桎梏,以此来保障自身获得更多的动力支持,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4 参考文献
[1] 范丽琴.提升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8(25):10-13.
[2] 张成恕.开放环境下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体系构建[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5):82-85.
[3] 朱健,谢雨珊,王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基于湖南省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9):23-27.
[4] 曾芳.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9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