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雷霞
摘要:为培养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实践型人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教与学的目标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出能胜任和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素质应用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4-0195-02
1引言
2017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作为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在我国人工智能正迅速在各领域中展开应用实践,但相应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智能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智能化时代,必将带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对应用实践人才及其培养的研究,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201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其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培养学生应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嘲。面对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培养在智能产业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将会成为未来职业技能课程的重点,传统职业教育的知识容量和知识体系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2明确课程定位,调整更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2.1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来明确课程的定位
人才培养最终要依托课程,究竟需要建设何种课程体系和特色教材如果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应用实践型AI人才的培养就落不到实处,进而要培养大批地面向智能产业的人才只能是一种教育理想而已。依据中等职业信息技术教学文件以及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层面是知识技能层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能力素质层面。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领域里中职教育会受到很大冲击,需要重新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人工智能时代中低端的技能性职业将会被淘汰,如:打字员、会计、银行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等,同时也会出现新的职业岗位,催生一大批新型就业岗位,面对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在智能产业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2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来明确课程定位
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将会成为未来职业技能课程的重点,传统职业教育的知识容量和知识体系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另外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更新非常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因此,课程一般是综合实践型和研究型课程,新时代下需重新调整更新中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標,实现通过课程真正教会学生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学会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不再需要从事流水线式的工作,不再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不再需要大量标准化劳动者,这些工作都将被机器人所代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够控制机器的人才,因为真正的工业4.0是无人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将进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的是管理工厂或者对机器维护保养之类的人才。
3创新教材形式,改革课程内容
黎加厚说:“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他解释,育人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l生思维、批判性思维、人文艺术思维、设计思维、协作思维、整体思维和直觉思维。他特意强调没有计算思维,因为那是机器在做的事情。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如何教?创新思维如何培养?需要思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去做机器能做的工作,那么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增加和修改?应该尽快研究开发适合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对教材的修订工作,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优化工作,都是我们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整教材设计的整体思路,加强跨学科、跨领域、PBL、STEAM+等内容和编写方式,从而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课程教材体系。
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师面对新形势,需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师需要自身有学习意识,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和技术,积极思考教材建设,优化课程教学,统筹规划课程与教材建设,对教材精心设计,对教材内容增补适用,让教材内容对接人工智能产业下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在国外,2017年《英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中,有多条建议与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才培养相关。如:“企业应该资助设置人工智能硕士课程”,“在英国著名高校里增加至少200个人工智能博士学位,政府要求应逐年增加”朔。从2020年开始,日本“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选派企业专家到大中小学上课;对在职员工接受社会培训予以更高的学费补贴”。在国内,2017年,国家颁布新一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人工智能初步”列为选择性必须课程的第四模块,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2018年4月,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商汤科技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推出了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作为中职教师,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中职学校支持和鼓励一线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和实践,使教师具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的能力,使教学紧贴市场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对课程教材内容加入一些智能产业实际案例,处理好教材理论性过强的知识点,突出实践应用,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增加新的技术要点。 4提升教材建设质量,适应融合新型教学环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2号)文件提出今年湖南省教育厅将在中、高职院校各立项建设一批省级精品课程项目,其中中职学校立项建设200门省级优质精品课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应该朝优质精品课程方向努力,中职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的同时会加大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人工智能教育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进步发展,对传统教材建设会提出新的要求,教材建设不仅仅要适合线下教学也要适合线上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立体化教材,体现教材的便捷性。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中职教师通过互联网,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会非常容易的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到最新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甚至可以在线联系到企业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更加直观更加贴切了解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教材就如一位智能导师,注重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动态抓取学生学习数据,如学生学习的进度、学习时间、参与度,还有知识测试掌握度等等,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个性化干预,实现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还能实现系统个性化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学生完善个性化学习档案,提供最优学习决策和学习内容,适应融合新型教学环境。使一对一辅导成为现实,个性化学习落地实践,提高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是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学习进度可控,学习短处可填补,真正实现“因材实教”。
5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
5.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简单、机械、重复的内容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弄懂搞明白,理解比记忆更重要。传统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接受老师的讲授,自己只要听就好,导致一些技能知识点,当时老师讲解听得懂,实践操作起来却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技能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设计为多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弄懂技能知识点。师生之间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过去“一言堂”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5.2情景教学法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教材建设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教师需要创设情景,加强产教融合,带着问题走进企业,让学生走进企业,真正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更深刻理解知识点,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模式,接触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企业指导老师发过来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把知识点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思路和观点,而不再将学习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5.3混合式教学法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利用互联网建设课程资源,教材立体化,开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即网络课程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教学。课前,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与企业专家见面或者观看教学相关视频,完成在线测试,完成课前知识的储备阶段;课中,教师主要进行实践教学,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等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多让学生发言,多让学生操作,教师引导为主,师生共同对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探究式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总结,这样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6实现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现在仍然是以考试为主,人工智能背景下,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改革应该与之充分重视,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促进作用。最后的一张试卷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最后这门课程的考核,卷面试题考试不能完全考查出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课程需要实行多元化评价。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标准,可以邀请智能产业的各个企业专家和学校的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来制订。另外,我们的课堂借助辅助教学平台,能够将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和课前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在平台管理里设置每个部分的权值分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只看重最后的卷面分数。课程最后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学生在课程网站的表现,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三部分组成,也就是企业指导老师给出分数,课程网站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给出分数,课堂上教师给出分数,多方评价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最后成绩客观真实,突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和真实性,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室笔试方式,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及时督促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7结束语
中职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需要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由原来重复性流水线体力劳动转变为能智能操作,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新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要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环境、课程考核评价中多进行实践探索,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67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