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雷琼
[摘 要]以《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教学改革为核心,梳理了该课程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训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改革与探索
《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是高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平台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微生物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如何迎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思维对《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的实训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议题。笔者梳理了《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中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在近几年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时数较少。传统实训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三步教学法,教师示范操作训练项目,讲解相关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模仿练习,最后教师总结。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很快理解实训内容,掌握实训操作要领,而对于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讲解示范结束后,仍无法掌握实训操作要领。而教师既要兼顾课堂内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又要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因此无法同时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另外,在这种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对实训课程的内容一时难以理解,造成不愿动手操作,造成学习主动性下降,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在传统实训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价依据实训报告。这种评价方法虽然较为客观、可靠,但实训报告的片面性、公平性等因素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评价效果。
“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实训课程改革路径和方法
1.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训网络教学平台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较多且实验学时较少,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近几年,通过教学改革,加大了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时数和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的开展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实训教学内容采用层层递进,实现立体化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纵向分为四个层次: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无菌操作技术、显微镜技术、分离培养技术、生理生化鉴定技术)、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计数)、食品微生物定性检测(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针对某一食品的微生物检测(针对该食品的微生物检验指標实施检验)。
以上实训教学内容的操作要点多、规范性要求强。特别是食品微生物检测步骤繁琐,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内完成,仅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完全掌握每一项检测指标的检验技能是非常困难的。建立《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网络教学平台,可将实训内容、操作视频、虚拟仿真软件及相关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及时下达预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预习同时设计实验方案,定期汇报预习情况和存在问题。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组织形式转变为个别学习、在线交流、小组讨论等,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师启发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拓展的自主网络环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学的能力。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探讨和交流,有助于实现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的正确评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网络环境下,重构多元化考核模式。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长、在线测试成绩、参与互动讨论频次、提交实训报告,并将这些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参与考核评价。
2.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推进《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近三年笔者尝试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训前两周,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实训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实训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国标查找、实训方案设计、PPT制作和上台汇报等任务都由组长安排。在实训前一周,以PPT形式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详细的实训方案,教师在台下听汇报并提问。由于审核方案的环节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可以一次性解决很多共性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由组长统筹安排,通过强化过程考核和个人考核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最后实训小组经过数据处理,参照微生物检测机构的模板撰写实训报告,高度模拟检测机构的发报告流程。融合播客的手段,小组上传实训实施视频至共享平台,最终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并结合竞赛制的成绩得到实训项目的最后评价。实训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答疑讨论区进行问题讨论,同时针对学生反馈问题进行在线指导。
3.实训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成绩表明,优秀率提升,学生对该课程实训教学评价比前三年提高了2.86%。网络教学平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尤其是拓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空,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促进。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实践表明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有较高的认可度。85%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训,网络教学平台的监测数据表明,学生参与网上教学资源学习、答疑互动讨论积极性较高。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显著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作为真正的检测员进行模拟实际检测,在实训过程中体验职业行业检测人员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近两年的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的学生通过率大幅度提高。 总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改革和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训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调整实训内容,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的开设比例,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操作视频、虚拟仿真软件引导学生学习实训操作要点,重构多元化考核模式形成多元化考核体系,全面、公正评价学生实训能力。三年的实践探索发现,学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推进《食品微生物及检验》课程实训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促进。
参考文献:
[1]徐敏、武爱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改革探索》,《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46卷第36期,第219-221页。
[2]俞黎黎、辛崇萍 等:《“检教合一.项目驱动”在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8卷第34期,第254-255页。
[3]赵江林、邹强、张釜 等:《〈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年第54卷第3期,第85-88、93页。
[4]郑婷:《互聯网+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5卷第19期,第181-183页。
[5]都敏钗、莽振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8期,第54-56页。
[6]刘健南、郑琳、童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饮料加工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农产品加工》2017年第11卷第444期,第78-80页。
[7]刘海春、束琴霞、王富花:《基于“环境微生物”课程实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1卷第2期,第60-62页。
[8]朱英莲:《网络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为例》,《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第5期,第238-242页。
[9]周丹、韦雪娇:《以食品检验标准为导向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以贵州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广东化工》2018年第45卷第13期,第281-282页。
[10]童爱均、赵超、曾峰 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初探》,《福建轻纺》2018年第12期,第40-42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7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