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改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及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教学的现状问题,探讨工科类院校中工业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实践型教学内容、学科交叉教师团队教学及教学项目转型学生主导,来发挥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优势,提升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践型交叉课程;工业设计专业;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7-4;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3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用户体验对消费决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一时间,交互设计几乎覆盖了包括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服务与体验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产品研发[1],让交互设计相关课程应运于“互联网+”大趋势,在各个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纷纷展开。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是系统的培养交互设计师的理论课程体系基础,帮助同学们认识体验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情境设计、信息结构、迭代设计、焦点小组等各种理念和方法[2]。
  艺术类与理工类不同升学背景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现状问题,探索工科类背景学生的交互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1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现状
  1.1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人机工程学、人机交互、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融合产生的课程。课程主要以这些学科理论为基础,从交互系统、用户研究、交互技术、设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开展教学,介绍交互设计相关的著名学者观点、重要的交互设计原则和技能,包含一定的学术见解和应用操作内容。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中,交互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之中,是“为沟通和交互而设计”(马萨诸塞艺术与设计学院动态媒体系信息设计专业教授Jan Kubasiewicz)。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是系统的,从理论到应用的培育交互设计师的专业课程。而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交互设计师,一方面需要设计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行为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科学地进行后端用户测试和数据分析,理解用户行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可行性的边界,对接前段的技术实现,以行为学实验的心态来开发新产品或交互界面[3-4]。
  1.2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工业设计系,为贯彻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于2012年。新鲜的设计专业教师资源,带来了各系列前沿的设计趋势课程,交互设计系列课程最早开设于2015年,以满足互联网趋势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该系列包含《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智能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技术》及《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四个课程,《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主要讲授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软件使用,属于该系列基础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web、app界面的设计方法与原型制作技能等。《智能产品设计》课程以学生创新设计智能产品实践为主,《交互设计技术》课程则更专注于智能的交互电子技术,关于技术实现,《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课程是以项目开展前期内容为主,是每一个新设计项目的奠基石。
  2 工科类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问题
  2.1 课程内容偏线上虚拟
  交互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大多局限在软件设计中的人机交互层面上,目前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偏向于狭义的人机交互,即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培养,教师课程的重点在于人机交互的UI界面设计上,教授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的设计一款app或web,学生的课程实践则是完成团队虚拟项目,以4-5人为一组,发现生活中互联网+可解决的生活痛点,各组虚拟创意项目,设计出app或web的视觉界面即高保真效果图,最终项目报告中可见多数项目的落地性较低,创意项目均是学生虚拟设计,使得学生对于项目可行性的思考较少,整体项目的创新思考缺少商业模式思维,如关于项目如何盈利,项目所需资源如何获取等等。
  2.2 学生艺术设计视觉基础相对弱
  工业设计专业在现今高校中存在两种招生来源,一种是在艺术设计类学院招收的美术生,一种是机械工科类学院中统一高考招进的理工科学生,两种招生来源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必有差异,本文则是基于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工科类的学生在上此门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时,大多数学生的视觉基础相对美术生是有差距的。视觉基础弱或对平面艺术兴趣较低的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时间通常是有艺术基础学生的多倍,且完成效果较不理想,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打击学习自信心。
  2.3 交互技术教学方式较被动
  在交互电子技术教授方面,如传感器的技术代码编写等,通常是按课本技术介绍和视频教程介绍的顺序,填鸭式的罗列教学,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掌握收效较低,通常是重复复制一遍代码顺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少主动思考其间的相关联系,主动探索技术创新性,多种技术可能性等。
  3 工科类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改革措施
  3.1 实践型教学内容
  事实上,交互设计并不等同于人机交互,是在人機交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信息科学、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和工业设计等多学科融合的结晶,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使设计的产品实现“可用性目标”和“用户体验目标”[5]。广义的交互设计来说不仅是人机界面的交互,用户和产品之间产生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过程即为交互,因此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实践内容同样可涉及人机界面和智能产品的设计,拓展原来纯界面设计的虚拟项目内容,加入学生可动手实践实现的智能产品设计。学生在学习交互电子相关技术后,可通过arduino等各类传感器,实践模拟出智能产品原型,发挥出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技术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强课程内容实践性的同时,提升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2 学科交叉教师团队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工业设计系的教师团队,具有学科交叉教学的天然土壤,既有艺术生背景的设计类教师,也有理工类背景的机械类教师,多样化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组合,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交叉教学提供了本专业内的可行性。设计类顶尖院校米兰理工大学的课程,通常由多名专业教师共同教授,注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交叉融合,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培养。如UX(user experience)Design课程,则是由三位不同专业领域在职教授共同授课,分别是Raffaele Boiano(CEO & Co-Founder)、Francesco Vetica(Head of Design)、Massimiliano Mauro(Senior business analyst and Sales Accounting Manager)。由此,借鑒国外优秀设计院校教学方法,工科类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可因地制宜,由不同设计专业背景的2~4位教师联合指导,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组建, 按专业所长进行组合, 创建一个全方位沟通交流、多元化表达的教学环境[4]。
  3.3 教学项目转型学生主导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技术技能的现状,以学生主导创意设计项目,教师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让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社会需求、技术经济趋势的课题进行创意设计,可介绍一些选题范围,如当前疫情医疗、在线教育、互联生活、健康养老、智慧城市等,供学生去发散深挖各组的创意设计项目主题。转型传统教师布置教学项目任务的被动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导项目,为达到各组相应的设计成果,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各自项目相关知识与技术,来主动学习完成设计项目,使学生成为问题的主动解决者、创造者[6]。
  4 总结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作为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学院中,可通过实践型教学内容、学科交叉教师团队教学及教学项目转型学生主导的措施,进行课程改革,来因地制宜地结合设计与技术,提升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01):58-62.
  [2]辛向阳.交互设计的哲学思考[J].设计,2014(05):8.
  [3]李世国,顾振宇.交互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顾振宇.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世国,华梅立,贾锐.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7,28(04):90-95.
  [6]张凌浩.张凌浩:教学是寻找设计解决方案的反思性训练[J].设计,2019,32(04):73-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