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因素透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在中职生中间存在有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残缺家庭” 、“贫困家庭” 、 “留守孩子”和“不当家庭教育”几方面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家庭因素成为了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通过从家庭因素透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找到中职生各种不良行为表现出现的根源,引起我们对问题家庭如何扮演好家庭教育的角色的思考,同时中职院校的学校教育可以此为依据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题家庭 家庭教育
目前由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职生中间存在有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在紧张、烦闷、焦躁、恐惧“残缺家庭” 、孤独、自责、冲动及其他心理障碍等状态,影响了学习生活质量。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了学习困难、厌学、纪律散漫、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方面的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那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人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然而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发现:家庭因素成为了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通过分析中职问题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成长历程,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从家庭因素透视他们的心理,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中职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源头在于其从小生活在“问题家庭”里,而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这些“问题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残缺家庭”因素
典型案例:学生吴某,女,16岁。该生父亲酗酒,从有记忆起,父母经常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五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后父亲再娶,同继母、弟弟一同生活,生活中缺少关爱。小学时候的吴某胆小怯懦害怕与人相处,自卑心理严重,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上了初中,性格大变,结交了几个“朋友”,经常打架滋事吧,甚至因参与朋友用刀伤人事件在派出所留有案底。读中职后,学习懒散,多门功课不及格,违纪现象频繁,时有打架事件发生。
“家庭残缺”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爱的教育”。而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中,孩子得到爱的权利经常被剥夺,孩子对爱的需求常常被父母所忽视。有些父母意识不到孩子会因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而造成严重心理伤害。事实上,他们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甚至出现暴力倾向等。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正确的教育,表现为目无法纪,任性妄为。这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又会带来很多大的社会隐患。
二、“贫困家庭”因素
典型案例:学生李某,男,17岁。该生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残疾,母亲体弱多病,生活靠别人接济,从小被别人瞧不起。该生过分敏感,自尊心极强,要面子。该生喜欢破坏公物,经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上课扰乱课堂纪律,与老师顶撞,基本上与每位任课教师都发生过矛盾冲突。
贫困生大多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长期的生活压力造成了他们存在多种负面情绪,出现了情绪障碍。他们有时过度焦虑,有时又很忧郁。进入中职后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的杂费,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在经济压力下,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其异常行为就是极度渴望别人的尊重和重视,有时为得到关注不惜犯错甚至哗众取宠。
三、“留守孩子”因素
典型案例:学生王某,女,17岁。该生四岁时父母外出打工,十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较少回家,对她不闻不问,该生同8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在家庭里接受“隔代教育”。因奶奶年事已高,该生从小承担家庭重任,平时需要打零工贴补家用。该生上学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懒散,上课睡觉,喜欢化妆戴首饰,存在早恋问题。
许中职问题学生中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得不到寄托,导致他们在青春期期间容易出现早恋问题。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同时又对孩子娇惯纵容,造成了“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四、“不当家庭教育”因素
1.“溺爱型家庭教育”因素
典型案例:学生丁某,女,17岁。该生父母经商,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百般迁就纵容,对孩子言听计从。该生与人很难相处,在学校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理,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霸道任性,欺负同学。母亲不能满足她要求时,甚至在电话中与母亲无礼谩骂,母亲没有办法常常妥协。
部分家长教育思想存在误区,他们普遍把对子女的爱错误的表现为对他们百依百顺的溺爱。家长努力满足孩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对他们为人处世与人沟通关注不够,缺乏对子女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好胜、自私等不良性格,导致他们人格上有很大缺陷,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2.“专制型家庭教育”因素
典型案例:学生王某,女,17岁。该生父亲很严厉,对该生看管很严,干涉她的出行自由,翻看她的日记手机短信等私人物品。在父亲的要求下,该生从小学画画学舞蹈,做不好就挨打。该生小学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成绩下滑,没能考取高中成为父亲最大的伤痛。该生叛逆心理严重、厌学、早恋、多次因挨打离家出走。
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学生身上,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父母对子女过分苛求,不计后果的责骂、训斥甚至体罚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在高压下的反弹,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理,通过极端的早恋、离家出走逃避问题。
总之,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刻不容缓的。而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任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多数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好的效果。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些家庭如何扮演好家庭教育的角色,值得深思。同时中职院校的学校教育可以从家庭因素入手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庆建.家庭对中职生心理影响的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J].职业,2009(30).
[2]陈本强,李娇.问题学生源于问题家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3]钱红苹,陶剑梅.全方位加强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学咨询,200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