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绿色指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名磊 毕凤玉
[摘 要] 绿色采购的迅速发展给供应商选择带来了新的变化,正确、全面地评价和选择绿色供应商,对实行绿色采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供应商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了绿色供应商的概念,构建了供应商评价的绿色指标,并总结了实施绿色供应商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供应商 绿色指标 评价体系
一、前言
面对生态和环保问题,发达国家对市场准入制定了苛刻的环保标准,同时消费者也对环保型产品日见青睐,致使企业的竞争从质量、价格的竞争转向绿色竞争。企业无论在经营战略层面,还是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方面都在贯彻落实污染预防和环境保护的理念。由于产品的环保特性直接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因此大多数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采购方式,实施绿色采购。
二、绿色供应商概述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的绿色供应链(GSCM)的概念,1998年Narasimhan和Carter从采购的角度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2001年Zsidisin和Siferd对环境采购的定义,以及2002 年朱庆华和耿勇提出的绿色采购概念。结合以上观点,绿色供应商是指在绿色供应链理论的指导下,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与采购方密切合作,在产品设计开发、物料获取、产品加工、检验、包装、仓储、运输、使用、报废处理整个过程中贯彻绿色标准,以达到经济利益和环保效益协调一致的厂商。
绿色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是成功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可靠的评价体系是供应商管理中关键的工作。在通常的供应链管理中,成本、生产、质量、价格、交货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是主要因素,在绿色供应商管理中,环境因素则是需要着重考虑因素。选择供应商的过程就是从重视环境管理的企业中选择和培育具有环境管理意识的企业,通过合作,与这些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构建绿色指标的原则
绿色供应商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以客观反映供应商的整体状况及绿色环保制造水平,因此在供应商评价体系中构建绿色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绿色指标的构建,是依据供应链基础理论及现有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理论,选取既能科学地反映供应商的整体状况和实际水平,又尽量简明,操作难易适中便于考量的指标。
2、独立性原则:绿色供应商评价需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显而易见的包含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量将之弱化和消除。
3、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依据指标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供应商的比较,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效度是一样的。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稳定,指标评价规则稳定。
4、适用性原则:是指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简化,评价计算方法易行,在能基本保证绿色供应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要尽可能简化。
5、目标导向原则:指标选取是为了寻找优秀企业以结成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此进行目标层层分解,以获取可靠的不偏离目标的评价体系指标,并且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另一目的是将供应商向绿色环保制造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
四、构建绿色指标的内容
供应商评价体系中的绿色指标,不仅要求企业审查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水平、技术条件、生产能力、管理制度及信誉等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供应商的环保意识及采取的相应环保措施等,以对供应商持续供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遵循以上五条原则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理论基础和内涵为出发点,构建供应商评价体系中的绿色指标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法律指标:该指标的选取,是考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内外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加速了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标准的建设工作,几乎每年都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同时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行政条例也不断的出现,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等,欧盟利用WTO法规,设有《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到欧盟市场。只有那些遵守绿色法律法规的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环保效益和获得经济效益。
2、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纳入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采用无公害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且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3、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一环,该指标是为了考察供应商是否采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
4、绿色营销:也称生态营销、环境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提供的产品是绿色产品以及用绿色的方式来销售其产品。
5、绿色包装: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其包装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如果任意丢弃,既对环境产生污染,又浪费包装材料。绿色包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实施绿色包装设计;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材料;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再使用。
6、绿色运输: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的管理主要是集中配送、降低资源消耗和合理规划运输路径。
7、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强调在消费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在产品使用阶段上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通过延长产品寿命、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
8、绿色创新能力:指供应商在产品制造和服务中,是否具有适应不断更新的绿色法律法规、绿色标准的能力,例如:环保生产一致性、国际环保法规、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指令、环境标志等。
9、绿色意识:本企业的绿色观念和企业文化可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向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传播,从而使这些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并以相应的指标改善环境绩效。
10、社会责任:供应商不仅在本企业和供应链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也应通过参加社会环境保护项目,将社会责任主动承担起来,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效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1、绿色供应链合作意识:指企业应考察供应商与其采购商是否具有绿色供应链合作的意识,同时考察与供应商保持绿色战略采购关系的企业数量。
12、上一级供应商评价指标:指考察供应链中该供应商对的上游供应商是否符合绿色指标。
五、绿色供应商评价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供应商的评价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组建供应链之前对潜在的合作者进行评价,以寻求能够满足合作要求的企业作为供应商,二是在供应链组建之后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价,总结其在合作期间的表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中构建绿色指标时,应避免指标过细导致冗余信息的产生,增加评价和选择的难度,从而使评价产生误差。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可以拓展绿色评价的思路和指标选取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应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选取合适的指标集来进行供应商评价。
六、总结
供应商位于供应链的上游,它的行动将传递到整条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如果管理得到将会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利益,供应商的绩效水平对下游企业的影响能够不断扩大,制约着下游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库存及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成功与否。构建供应商的绿色指标可以降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环境管理难度和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减少环境治理费用,供应商所取得的绿色成果可以在供应链活动过程中得到放大,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得到价廉、高质、环保的产品。
参 考 文 献
[1]郑迎飞,周欣华,赵旭.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2):30~34.
[2]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3~54.
[3]梁凤霞.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9(5):25~28.
[4]刘彬、朱庆华.绿色采购实践研究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150~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