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旱育稀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逸华

  一、栽培技术
  1、秧床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杂草少、背风向阳、土壤有机质多、疏松、团粒结构好、偏酸性的旱地做秧床。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的土壤,或未经改良的老水秧田做秧床。
  2、种子处理
  2.1 播种前7~9天,晒种1~2天。
  2.2 常规稻用23%的泥水选种,杂交稻用清水选种。
  2.3 用25%多菌灵浓度为0.3%的溶液消毒48小时。
  2.4 低水温水(10摄氏度左右)浸种3~5天,每天早晨换一次清水。
  3、播种盖土
  3.1 浇透底水,一定要全耕层饱和,当日播种、当日浇水,趟平秧床
  3.2 均匀覆盖过筛的、含有机质多、无杂草种子、干燥松软的细土1厘米左右。
  3.3 忌用草木灰、火土等碱性物质及生粪、稻草等作覆盖物。
  4、秧床盖膜
  盖膜是为了保持秧床的温度和湿度,使水稻尽快出苗。气温20摄氏度左右,不盖膜,在覆土上加盖0.3厘米的过筛的纯粪。
  5、秧床管理
  秧床坚持不干不浇水,浇水要浇透。秧床缺水的症状是:早晚床土干燥,早晚秧苗叶片无水珠,中午叶片因缺水而卷起,上述症状出现就要浇透水,一般播后12天左右浇第一次水。
  秧床不再追肥,多追肥易造成浅根系,不利根系发育。秧苗发黄时,或移栽前可喷施叶面肥。秧苗出芽,如有顶起覆土形成顶盖时,要及时用木棍轻轻敲打,使土落回原处。注意防治病虫害草鼠。
  6、合理施肥
  6.1 减少氮肥用量,旱育壮秧的氮素化肥总量要比常规育秧减少20%~40%;所施用氮肥70%~80%作底肥。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
  6.2 每亩大田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尿素12.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5~50公斤、硫酸钾5~7公斤、硫酸锌1~2公斤、硅肥50公斤,一并于犁耙前施入。
  7、铲秧运秧
  早、中稻秧龄以25~30天为宜,晚稻和湿度较高时,以17~22天为宜。秧苗过大或不能浅栽。旱秧用铁锹或锄头铲除,带土2厘米,铲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整齐地放在运输的容器中,壮秧可以顺向叠放。铲秧要平铲,切忌放水泡秧后再铲,不要用手拔,铲出的秧不要用水洗,也不要泡在水中。铲出的秧要在四小时内栽完,暂时不栽的秧要放在阴凉处。
  8、稀植浅栽
  壮秧要稀植,每亩1.2~2万丛为宜,常规稻每丛2苗,杂交稻每丛1苗,拉线条栽,常用的行距为27~33厘米,丛距为13.3~16.7厘米。薄水栽秧,秧要带土,放稳就行,深度不超过2厘米,千万不要栽深。
  9、大田管理
  9.1 分蘖肥,移栽后1周左右施用尿素2~3公斤(或碳铵7~10公斤)。田过肥,秧过旺可不追,追肥时间不宜太迟。
  9.2 主茎的剑叶长出二分之一时追施穗肥,每亩用尿素2~3公斤。长势差的田块,可以提前追施;长势过旺的田块、或雨水多,可不追穗肥;秧苗生长正常,地力较好的田块,可在大多数茎的剑叶长出二分之一时施用。
  9.3 分蘖初期、抽穗期喷叶面肥。
  9.4 根据当地情况开展病虫草害防治。
  二、病虫害防治
  1、稻瘟病
  1.1 苗瘟:3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短纺锤形小斑,灰绿、褐色,潮湿时生有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每亩可用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ml,40%稻瘟净乳油150ral兑水120斤喷。
  1.2 叶瘟:一般在分芽期发病,严重时田块如火烧似的。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水渍状,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慢性:普通型,病斑梭型,外围黄色的部分是中毒部,内部褐色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解刀。
  每亩可用40%克瘟散乳油70ml兑水100斤喷。
  1.3 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造成整个节部弯曲或折断。
  每亩可用40%富士一号70ml兑水120斤喷。
  2、立枯病
  芽腐、打绺青枯、卷叶黄枯
  每亩可用25%多菌灵粉剂250克,也可用甲托、三环唑、20%粉锈宁1000~1500倍,40%灭病威喷。
  3 稻飞虱
  每亩可用50克2.5高渗万里旺1号WP(SO毫升2号EC)、每亩用20%叶蝉散乳油200毫升、20克10%薪生WP。
  用药要点:①策略性防治。防治适期在晚稻第4代,若虫高峰期。
  ②主害代防治。防治适期在治1次的3龄若虫盛期:发生量大的,第一次在若虫开始突增,过7~8天用第二次药。第6代防治以控制前期虫量为主。
  ③吡虫啉、扑虱灵农药残效期长,在稻飞虱若虫低龄期用药,治前控后作用更明显。
  4、稻纵卷叶螟
  每亩可用30%农尔旺乳油125毫升、480克/升毒死蜱乳油80毫升、每亩用10%挫击乳油250毫升、每亩用10%速效灵乳油120毫升。
  用药适期,一般为2龄幼虫高峰期。在使用毒死蜱及其混配制剂时,防治时间应提早2~3天,掌握在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