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动态及合理使用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婷 郭永泽 刘磊 邵辉 李辉 李娜

  摘 要:为了评价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动态并建立合理使用技术,在南宁、海口两地同时进行了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在荔枝果实(全果)中的半衰期为6.2~7.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10.1 d;双炔酰菌胺在荔枝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055 mg・kg-1,果肉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015 mg・kg-1,果壳中的最终残留量为未检出~0.124 mg・kg-1。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荔枝上合理使用技术为:以有效成分浓度125~250 mg・kg-1常规喷雾处理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0.5 mg・kg-1。
  关键词: 双炔酰菌胺;荔枝;土壤;半衰期;合理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7.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17
  
  Residues Dynamics and Reasonable Use Technology of Mandipropamid in Litchi
  ZHANG Yu-ting, GUO Yong-ze, LIU Lei, SHAO Hui, LI Hui, LI Na
  (Central Lab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ed to assess residues dynamics of mandipropamid in Litchi and establish guideline for safety application.Field trail for mandipropamid residue in Litchi were conducted in Nanning and Haiko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lf-life of degradation for mandipropamid was 6.2~7.3 d in Litchi, 6.6~10.1 d in soil. The final residues quantity were no detection~0.055 mg・kg-1 in Litchi samples, no detection~0.015 mg・kg-1 in Litchi flesh samples, no detection~0.124 mg・kg-1 in Litchi peel samples when the last spraying mandipropamid after 3,7,10 days. The reasonable use technology was sprayed 3 times with 125~250 mg・kg-1 of mandipropamid, the preharvest interval was 3 days,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was recommended 0.5 mg・kg-1.
  Key words: mandipropamid; Litchi; soil; half-life; reasonable use technology
  
  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是由先正达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酰胺类杀菌剂,纯品为浅褐色粉末,密度1.24 g・cm-3,200 ℃发生热分解,蒸汽压(20 ℃)小于9.4×10-7 Pa,溶解度:水中为4.2 mg・L-1(25 ℃),丙酮300 g・L-1(20 ℃),二氯甲烷400 g・L-1(20 ℃),乙酸乙酯120 g・L-1(20 ℃);毒性为低毒[1]。该药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可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可用于防治荔枝、西瓜、葡萄等多种病害[2]。为了研究并掌握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残留特点、消解规律,并以此制定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按照国家标准《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相关试验要求,笔者在荔枝的两个主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分别进行了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荔枝上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农药: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供试荔枝品种:妃子笑(海口)和桂味(南宁)。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8年、2009年分别在南宁市和海口市试验基地进行。
  1.2.1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试验 选有代表性的荔枝园设置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3棵树,并做3次重复,小区按顺序排列。应用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进行常规喷雾处理1次,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浓度375 mg・kg-1,即667倍液。分别于施药后间隔2 h和1,2,3,7,14,21,
  30 d取荔枝果实样品,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并以四分法缩分样品[3]。样品置于-20 ℃冰箱内冷冻保存待测。
  1.2.2 双炔酰菌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选取10 m2白地,按375 mg・kg-1(有效成分浓度),即667倍液于白地表面均匀喷雾处理1次,药液量2 L。分别于施药后间隔2 h和1,2,3,7,14,21,
  30 d取土壤样品(采样和缩分方法见1.2.1),3次重复。样品置于-20 ℃冰箱内冷冻保存待测。
  1.2.3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试验 选有代表性的荔枝园设置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3棵树,设置3次和4次施药区,每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剂量分设为有效成分浓度375 mg・kg-1和250 mg・kg-1,并设空白对照区,各3次重复,小区顺序排列[4]。于最后一次施药后间隔3,7,10 d分别取荔枝全果、果肉、果壳和土壤样品(采样和缩分方法见1.2.1)。样品置于-20 ℃冰箱内冷冻保存待测。
  1.3 分析方法
  1.3.1 仪器设备 PHILIPS HR2838型组织捣碎机,HZQ-C型双层空气浴振荡器,BUCHI R210型旋转蒸发仪,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配DAD检测器)等。
  1.3.2 试剂 乙腈、石油醚、乙酸乙酯(均为农药残留级);氯化钠、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磷酸氢钾、磷酸二氢钾(均为分析纯);甲醇(色谱纯);浓磷酸;中性氧化铝(75~150 μm);双炔酰菌胺标准品:纯度99%。
  1.3.3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保存的样品20 g(精确到0.1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加30 mL乙腈和20 mL蒸馏水,振荡提取0.5 h。用普通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到500 mL分液漏斗中,于滤液中加入7 g氯化钠和5 mL氯化钠饱和的2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振荡3 min,在室温下静置10 min,待乙腈相和水相完全分层后,弃去水相,收集上层样品乙腈溶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干。

  于玻璃层析柱上下各加入2 g无水硫酸钠,中间加入4 g中性氧化铝,用5 mL石油醚预淋层析柱,弃去淋出液。将上述提取浓缩液用5 mL石油醚溶解并转移至层析柱中,用5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体积比)淋洗,收集全部淋洗液于三角瓶中,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干,用甲醇定容并过滤膜待测。
  1.3.4 液相色谱测定条件 仪器条件: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色谱柱: C18:4.6 mm×50 mm,1.8 μm;柱温:40 ℃;波长:280 nm;流动相:0.1%磷酸∶甲醇=40∶60(V/V);进样量:5 μL;相对保留时间:1.18 min。
  1.3.5 定量方法 本试验采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双炔酰菌胺进样量(ng)与峰面积(mAU)相关性,回归直线方程为:Y=12.618X-0.710 6,r=0.999 3。
  2 结果与讨论
  2.1 回收率测定结果
  分别在空白对照的荔枝全果、果肉、果壳和土壤样品中加入双炔酰菌胺标准样品,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0.05,0.5 mg・kg-1。用上述方法进行样品分析测定,计算方法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表1所示。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规定,农药残留试验研究分析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添加质量分数在0.001~0.01 mg・kg-1之间,平均回收率应在6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应低于30%;添加质量分数在0.01~1 mg・kg-1之间,平均回收率应在7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应低于20%。由结果可知,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测定符合农药残留试验的要求。本方法测定样品中双炔酰菌胺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1。
  2.2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果实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2.2.1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果实中的消解动态 双炔酰菌胺在南宁点荔枝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88 mg・kg-1,消解动态方程为C=0.053 8e-0.094 5t,r=-0.930 2,半衰期为7.3 d,经24.4 d可降解到90%;在海口点荔枝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66 mg・kg-1,消解动态方程为C=0.039 3e-0.111 8t,r=-0.925 4,半衰期6.2 d,经20.6 d可降解到90%。结果表明,在南宁、海口两点荔枝果实中双炔酰菌胺的消解速率基本相近。
  2.2.2 双炔酰菌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双炔酰菌胺在南宁点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126 mg・kg-1,消解动态方程为C=0.090 2e-0.068 7t,r=-0.963 2,半衰期为10.1 d,经33.5 d可降解到90%;在海口点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101 mg・kg-1,消解动态方程为C=0.073 0e-0.104 6t,r=-0.954 1,半衰期6.6 d,经22.0 d可降解到90%。两点双炔酰菌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相差3.5 d,海口点的消解速率稍快于南宁点。
  2.3 双炔酰菌胺在荔枝果实(包括全果、果肉及果皮)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
  经2008―2009两年两点试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375 mg・kg-1和250 mg・kg-1的处理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于施药后间隔3,7,10 d采收,最终残留量结果如下。荔枝全果中双炔酰菌胺的残留量为未检出~0.055 mg・kg-1;果肉中双炔酰菌胺的残留量为未检出~0.015 mg・kg-1;果壳中双炔酰菌胺的残留量为未检出~0.124 mg・kg-1;土壤中双炔酰菌胺的残留量为未检出~0.014 mg・kg-1。
  3 小 结
  双炔酰菌胺的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 mg・kg-1・day-1 b.w.。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中的MRL值目前国内外尚未规定;其他农产品中双炔酰菌胺的MRL值为:欧洲在黄瓜中规定为0.2 mg・kg-1,在西瓜中规定为0.3 mg・kg-1,在葡萄中规定为2 mg・kg-1 [5]。
  建议中国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上的合理使用技术为: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荔枝上以有效成分浓度125~250 mg・kg-1喷雾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3 d,双炔酰菌胺在荔枝中最高残留限量(MRL值)推荐值为0.5 mg・kg-1。
  
  参考文献:
  [1] 刘刚. 新型酰胺类杀菌剂双炔酰菌胺[J]. 北京农业, 2010, 34(2): 48.
  [2] 于永翔, 王文桥, 孟润杰.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的研制及对葡萄霜霉病的控制作用[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27(8): 139-142.
  [3] 李生吉, 侯星田.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晚疫病试验[J]. 中国果菜, 2010, 13(2): 27.
  [4] 李雪生, 卢植新, 林明珍, 等. 20%三唑磷乳油在荔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环境安全性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18(6): 92-97.
  [5] 方佳, 李玉萍, 梁伟红, 等. 中国荔枝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析[J]. 世界农业, 2007, 33(3): 5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