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兴华 伍永飞

  摘 要: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英语学习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侧重应用能力的学习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图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学生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英语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多数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职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表现如下:
  (1)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版本较多,且内容不能够凸显“应用、实用”的原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采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得教学体系过于繁杂,学生学习负担重,并认为多数内容与职业关系不大。
  (3)高职英语教学属于ESP范畴(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具有专业特色,而实际上多数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缺少特殊专业背景,讲授专业英语难度较大,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较佳的教学效果。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就此很好地提供了理论支持。下面就该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文献回顾。
  
  一、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研究者从心理学、社会学、学习策略等方面出发,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1)外部动机指来源于课堂以外,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它又可分为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归属动机和成就动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是指为了参加目的语社团的活动而熟练掌握其语言的愿望。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则指为谋职或提高自身修养、改善社会地位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愿望,我国的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动机多属于此种类型。归属动机(social group identification) 类似融合型动机,但动机程度却强于后者。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希望从事对自己有意义的活动,并希望取得圆满结果的愿望;
  (2)外语学习的内部动机来自于外语学习者自身,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意向、愿望、兴趣、求知欲、态度等,是最直接、最具动力的因素。相对于外部动机来说,内部动机起的作用更大,它是外语学习的内因。
  
  二、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非常多,除语言自身和学习者外,还包含社会环境、学习条件等诸多的外部因素。
  (一) 语言自身。语言自身的因素是属于第一层次的动机因素,也是学习者最初选择学习某种语言的动因。它包括融合型原因(如出于兴趣爱好、了解目的语团体的文化等)、工具型原因(如出于升学或晋职需要)和归属型原因(如出于移民、出国定居需要)。
  (二)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动机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中又属目标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影响最为直接。前者是学习者对外部环境及自身价值定位的一种认同,而后者则是学习者作为个体对群体价值取向的认同,如学习者希望自己在某方面达到某一层次等。
  (三)学习者本身。学习者是外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目标意向(包括长远意向和即时意向)、学习成就感、自信心都会左右外语学习动机的变化。长远意向使得学习者具有远大的抱负,激发学习外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即时意向不仅能增强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强度,还可将眼前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习成就感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动因,它是指外语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很有价值的外语,并力求将其学好,取得好成绩,反过来取得好成绩后又进一步强化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自信心是外语学习情感过程中的三大因素(焦虑、动机、自信)之一。动机水平高,自信心强,焦虑程度低,学习效果佳。
  (四)学习条件。学习条件是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另一因素。它主要由教材、教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要素组成。
  1. 教材。教材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它必须同时满足趣味性、相关性、时效性等条件。教材的相关性和时效性要求教材的编写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将实用、实效结合起来,有目的地组织外语教学。
  2. 教师。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施动者。教师的权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 学习策略。所谓的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观念、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总称。学习策略因其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其可调控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难,因而也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 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受各种语言学派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但无论从听说法,认知法,到交际法,还是语法翻译法,句型操练法,或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教学方法的
  灵魂在于适宜与灵活相结合,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教材,为不同的学习者服务。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
  
  综上可以看出,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多而复杂,但只要抓住了学生这条主线,从以下方面着手,整合学校资源,多方面(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方能实现“教-学”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帮助学生确立科学而实际的英语学习目标。
  在高职院校,衡量英语能力的工具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ET),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等。笔者认为,适当引入一些“证书考试”,本着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准备考试过程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以考促学,因为通过这些考试学生的信心得到了提升,从而激励语言学习的兴趣。目前社会上普遍实施的英语考试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等。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策略。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院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尤其缺乏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应着重培养如下的学习策略:学习和掌握单词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全面掌握认知策略,丰富语言实践形式;重视社交策略,提高语言的应用水平;着重加强情感策略培养,注意利用补偿策略。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可以引导和推动学习者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工作需求编写英语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多年来,高职院校缺乏一套反映现实生活内容、跟得上社会形势发展的教材,这是教学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对于水平稍低的学生,教材应该通俗易懂、难易适中,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传授文化知识。对水平稍高的学生,更应增添实用性、富于时代气息的材料,以拓宽学生视野,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作为职业英语,在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毕业后就要接触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但都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

  只有那些能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能学以致用的教材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4)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处于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学最直接的变化是教育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些都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那种呆板机械、忽视学生个性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硬件设施老化及数量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扩大招生以后,教学设施短缺的问题越发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大投入,引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英语的多媒体教学。
  (5)做学生的职业导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素质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另外,学校可以鼓励英语教师去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丰富知识结构,更加适合职业教学要求。
  (6)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很多还是“填鸭式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大幅度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的同时,教师精讲。这样,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而复杂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学校设施、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众多学习因素间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Gardener R.C and Lamber W.E.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Edward Arnold,1985.
  [2]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1994,(4):1-10.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郑静.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3):64-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