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四大“关键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伟丽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同的教学环境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适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为我们一直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课堂教学 统筹兼顾 实践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从教七八载关于教学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一节课短短45分钟,为什么我们的学习效率老是跟不上呢?”经过这几年的经验摸索,我觉得一节课只要我们能合理分配时间确实抓好这几个“关键点”,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会大幅提高。
  关键一:抓好“导入”,进入角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毋庸置疑的。试想一节课如果开头几分钟学生就云里雾里的,那剩下的时间会怎样不用说也知道。因此一个声情并茂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第一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成功的新课导入必须遵循两大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导入本来就是为马上要进行的新课做准备的,因此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要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点,进而导致导入的根本作用丧失。记得一次听课,一名教师在上课时先让全体同学唱了一首歌,然后进入本节课内容,这首歌在这节课中的作用,我们几个听课教师直到现在也不理解,或许它仅仅起到一个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因此这一导入对于课堂内容来说无疑是失败的。第二,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导入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看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热情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角色。这在英语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单词语法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吧。因此在讲授“nature”这一单元时,我采用多媒体导入从网上搜集了一系列自然美景及污染后的图片并把它们编制成一小短片。这些对比强烈的画面,将学生的情绪很快调动起来进入角色。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总之只要能掌握好这两大原则巧妙地利用好开课几分钟,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效果。
  关键二:注意“提问”艺术
  经过3~5分钟的导入进入正课部分。对于这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都分别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综合起来也无外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两个主要环节的成功与否也成为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首先,看“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即时提问,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个一个的解答,问题解答完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这种提问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为了问而问,即教师只是追求提问这一环节,很多非常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也随口提问。如在听课过程中,有教师在“weather”一课中展示了四副不同天气的图片,其问题之一就是,分析图中有几种不同天气状况。这样的为了问而提的问题,往往让听者哭笑不得,而一节课如果这种没有丝毫意义的提问多了,也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问不如不问。因此,课堂提问,首先,要抓”关键问题”;其次,关于提问另一大弊端就是为了答而问,即教师提问的目的就为了得到那个预订的答案。这种提问的体现方式有时为教师提完问题,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让学生作答。有时体现为学生的答案一旦为非标准答案就轻描淡写一掠而过,这种提问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只是作为教师自演自话的一个道具罢了。因此,课堂提问,首先要抓“关键问题”。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循序渐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真的做到问而有思,思而有答,答而有获。
  提问的艺术掌握了,那这节课的一个关键点――“提出问题”就解决了,另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了。
  关键三: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小组合作
  经过课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是越来越热闹了。几乎所有的教师上课过程中都会用到“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而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一环节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诚然,小组合作对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确实是一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此提出不是说其不可用不该用,而是作为课堂主干的这一部分,一定要“善用”。而要做到“善用”,教师在操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几点。第一,要科学分组。切忌不要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有的小组全是成绩优异的,而有的则相反,这样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出现“赤道”与“北极”的“奇观”。第二,讨论时要注意“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安排小组长及设计问题时注意。首先小组长要起到带领安排组员的作用,其次对于讨论的问题可以分出难易不同阶段的,不同阶段让不同水平的同学来回答。这样就容易避免出现一人作答其他人旁观的局面了。第三,多转换合作方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管什么方式一旦形成定式一成不变就容易让人产生厌惰情绪,而这是课堂上的大忌。因此教师要适时调整小组间的合作方式,比如由一组讨论变成组间竞赛等形式,同时变换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在讲“sports”这一章,我搜集了很多学生活动的资料,有一部分甚至是他们平时不是非常了解的活动,这样就使学生怀有新鲜感乐于参加到小组合作当中了。
  提出问题,然后解决完问题,基本上要花30~35分钟时间,这样一节课的主要任务也基本完成了。很多教师在上课的具体过程中也会认为这节课到此结束,殊不知这样却忽略了最后一重要环节,“画龙”却未“点睛”,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这节课的“点睛”之笔,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关键四:注意“点睛之笔”――课堂收尾总结
  一节课40分钟过去,剩最后5分钟的一个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总结归纳不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重复,而是进一步加工整理,帮助学生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有机组织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言简意赅的总结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不同的课堂内容会有不同的总结方式,但其一定要兼具两大性质――归纳性和发散性,即既要理顺归纳一节课的内容,又要有启发性与继承性,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后求知欲,为下一节做好准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同的教学环境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适应,但只要我们在每一节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兼具这四点,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高,我们的课堂也将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勃勃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