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庆莲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的问题。而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渠道。从六个方面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要求,为社会创造财富。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建立和谐民主关系,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只有怀着十分信赖的感情尊重学生,才能形成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多给以鼓励:没关系,你能行,试一试等。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让学生判断正误。大部分同学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这时,我让两种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演示后,得出结论:在等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我表扬了答对的同学,也鼓励了答错的同学:“你很勇敢,虽然你答错了,老师还是谢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讨论的机会!”这些同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错误并掌握了知识。从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不知不觉中被唤起。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其首要任务是开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友好而亲密的关系。
二、指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皮亚杰曾提出: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见,操作是多么重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移等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的理由,对不同的拼摆方法进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实践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善思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电脑出示一幅牛吃草的图片: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小牛被它的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拴在这个青草地上的木桩上,小牛想:这么多草太好了,我一定要把它们全吃掉。看到这幅图,同学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兴趣盎然,争着提出:小牛能吃掉全部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圆的面积怎样求?要求圆的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尽管有的问题不能马上解决,我还是及时表扬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带着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与到学习探索过程,激发创新欲望。
四、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出发,改革练习设计,主张习题的“拓展性、开放性、探索性、操作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设计的练习必须要达到求变、求活、求联。讲授新课前注意设计归纳性习题和一题多解的综合题。例如,我在复习“应用题”时出了一道开放式例题:柳埠小学一二年级共有学生270人,其中一年级人数是二年级的4/5,二年级有多少人(本题采用多种解法)?学生解法一般是:(1)X+4X/5=270;(2)270÷(1+4/5);(3)4/5=(270-x)/x;(4)270-270×4/9;(5)5/9=X/270。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我设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一会儿,陈松说:“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用按比例分配”。这样:270×5/9。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以,练习设计中要新颖,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重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现教学法,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按照发现法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课前指导学生用圆规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剪下圆形纸片。课始,我让各小组学生拿出预备好的圆纸片折折、量量。
(1)把纸片对折,使其两半完全重合后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又打开,从不同的方位对折几次,然后沿这些折痕用红笔画一条线。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各小组都争先恐后的说:“每条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及时归纳并板书: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在圆心上用黄粉笔图个圆点,旁边注上字母O。
(2)再让学生用刻度尺沿折痕量几条经过圆心的折痕的线段的长度,问学生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线段都同样长)?我及时归纳并板书: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让学生再沿折痕量几条圆心到圆周上的线段的长度。问学生又发现了什么?每次量的线段都一样长(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随之,我归纳并板书:连接圆心和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或相等的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请各小组的汇报员报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问学生听报告后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争着答道,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用字母表示:D=2R或R=D/2。在教师的组织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发现获得知识。不仅牢固,而且还学到了探究知识的一些方法,有效地点燃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六、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指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既不限于一种思路,也不局限于既定形式,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据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创设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把数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训练融合进行,做到适时、适度、自然地启发、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活泼自主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而又牢固,达到既学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