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 健
[摘要] 在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明确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等新理念。但随着科学课程改革推进有深化,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由于教师素质的原因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或片面解读,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作出贡献。
[关键词] 探究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策略
一、引言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明确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等新理念。并且在课改实践中,这些新理念都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与接受,并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得到了有力的贯彻落实。随着科学课程改革推进有深化,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由于教师素质的原因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或片面解读,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探究活动热热闹闹,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痕迹”不多,没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探究已经沦为“机械运动”;探究教学活动日趋模式化和僵化,科学课教学千课一面,其基本教学套路学生完全熟悉,不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探究冲动和学习需求;探究活动是一个个“孤立”的活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认识和理解,既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也没有能够发展出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学效率太低,学生的活动常常有“量”无“质”,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以至于出现教材内容无法完成或为了赶进度,有价值的内容草草完成的情况;培养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虚化,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
二、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探究教学,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法教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这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着巨大的作用。学生在由教师引导的探究中得到知识,这样可以他们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教师和学校应该采用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那些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或答案,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探究中感受到人生乐趣,敏锐的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好。
2.通过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它是儿童真正理解和相信的,也是真正属于儿童的知识。而且,通过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某些知识,除非是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动建构,否则儿童无法真正地理解和习得。
3.通过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探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室应该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学会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的智慧。这对于他们谋求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4.通过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以学习知识的理解
探究性的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其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使学生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学生自己会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因此通过探究教学,可以使生加深对以学习知识的理解。
5.通过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本质
在探究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知识时,一定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学生走了弯路,甚至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此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很好的前奏和准备。而且,学生仍可以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
三、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
1.科学在身边――联系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来完成知识的学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有着各自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探究其原理,进行形成知识,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在这期间,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
例如,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设计了几个实验:分析物体体同质异,质同体异的沉浮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物品,这样可以给学生以启示,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例如可以提供胡萝卜、蜡烛、泡沫块、石块、橡皮、小瓶、回形针、5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5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正方体,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和要求后,按实验顺序。先后发放实验材料,开始实验,使整个实验有条不紊。
2.科学在手指上――动手活动
动手活动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学生可以在动手活动中,手脑并用即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多设置需要学生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开动脑筋探究活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拔河,工具是一根不锈钢的管子,在其中一端加了点东西,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另参加活动的和观看的同学都会产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的思考。这是教师在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很顺利、很深刻的掌握知识。
3.科学是能力――知识活化
知识的活化是指教师在教授知识概念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教学中常常受到忽略的部分,只有在科学概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科学的理解,学生应该将知识是为要进行应用的程序,而不是要记住和回忆的信息。例如,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后,可以在课堂和课后设计几个启发性的和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启发中学习。教师在布置好相关问题之后,要做好反馈和总结的工作。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二次课上,对相关问题在全班面前进行解答,教师在学生解答后给与鼓励性的总结和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后探究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做到知识的活化。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霍益萍.实验与探索.广州西教育出版杜.2005.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