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紧扣新课标要求,实现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突破。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创设教学情境、紧扣教学大纲、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等,能够全面促成学生的成长,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情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习交流,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工作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层面的目标,而应当是以人为本,实现互动发展,给学生以启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全面升华。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全面探索语文教学发展的策略所在。
一、紧扣课标要求
在组织设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紧扣课标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引导、组织教学工作。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发展,课堂教学工作一直在努力求新、求变,但是也呈现出课堂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1]。语文改革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都应当坚持以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主动紧扣主题,将不同的教学目标,组织在不同的课程中,以此为指导展开教学工作。例如,在教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可怜无助、生活悲苦的境况,还要启发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情感。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发展,紧扣教学目标,备教材、备教学也备学生,组织构建语文课堂教学。
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思维能力局限性比较大,但此时也正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尝试将学习的主動权进一步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设定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2]。如在教学生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问学生,如果青蛙走出井,能够看到什么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关注点,启发思考,拓展思维。在课堂中,为了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要尝试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逐渐引导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只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逐渐发挥出自己的主动特色,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而不再单纯被动地跟着教师。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组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找到语文学习的积极点。在日常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快速呈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内容、给学生以情感的启迪等作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设计课堂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等,注重对学生的启蒙,而非将答案留给学生去记忆背诵[3]。语文教学生识字、造句,奠定阅读基础,其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启蒙,而非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查阅字典,远比教学生将教材中所有的字都写准确更为重要。在当前的教学中,组织创设情境,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情境的创设,依托于生活,依托于教材,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切实地达成发展,推动思考。
四、尝试组织多元化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尝试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找到新的教学方式,才能顺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其中的人文内涵和想象空间,远比文字所写出来的丰富,此时教师不妨对学生做出指导,促使学生设想出基于教学内容的情境,与课堂学习相呼应。尝试组织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做出判断,给学生以上台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组织自己的学习,探索学习方向。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还在于对课堂细节的优化,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一些独立的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地思考与探索,进而得出结论,找到探索的乐趣。这些方法都是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的,也是可以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与知识全面发展做出准备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关注。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尝试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逐渐改革自身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走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紧扣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达成新的发展。成熟的课堂,必然是效率与教学、艺术与说教并存的,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2017,18(6):39-40.
[2]张乾顺.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3,27(9):109-110.
[3]骆鸿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读图”为例[J].祖国,2016,21(5):103-104.
编辑 刘晓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6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