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洲农业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伟 李鲁华 张旺峰 帕尼古丽 刘建国 王江丽

  摘要:介绍了农科类高校进行《绿洲农业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了《绿洲农业学》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总结出开好《绿洲农业学》教学几个关键环节的要求。同时,通过对《绿洲农业学》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绿洲农业学》 教学现状 对策
  
  《绿洲农业学》是我校唯一一门农业部重点学科及自治区十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中的专业课程之一,同时是农学专业主要专业课。长期以来,由于课程体系改革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绿洲农业学》课程组依附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并作为我校特色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绿洲农业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自然科学更是如此。因此,《绿洲农业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也比较大,尤其是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兴起使《绿洲农业学》的教学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能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要了解国内外的农业最新动态。这样,对于教材的取舍就要仔细斟酌。现在农业类学科专家同仁普遍认为,该课程讲授中既不能总是追求最新版的教材,不分析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致使教学效果不太好;也不能忽视教材内容和信息的滞后性,因为一般教材不能代表该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要增多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实例分析等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更不能多年使用某一版老教材、老讲义,使授课内容僵化不变,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于时代,不知道外界进行着什么耕作制度。
  目前,国内外很重视对绿洲农业的研究,《绿洲农业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试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势迫在眉睫,这将在主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基础教学、增强教学实践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具体操作工程中仍然不够详尽,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路还很远,需要长期不懈的集体努力,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探索,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判读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具体改革内容
  通过对《绿洲农业学》课程特性的分析,锻炼学生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三方面对该课程加深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能力,这是农科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对《绿洲农业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主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1)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结合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绿洲农作制度改革及教师科研工作与课程理论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2)不断更新讲课的内容。备课、授课中注重国际国内新资料、新技术的收集与掺入,特别是结合自己的科研体验,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开阔创新思路;(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课时需要,我们在自行制作幻灯片的基础上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文字教材为有形教材。充分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和操作性;(4)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少讲、精讲,启发学生结合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双语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内容上,不断充实《农学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为保证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构建新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减少了验证性、重复性实验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更加严把毕业实习质量关,在学生毕业实习初期,让他们围绕实习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试验初步设想。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毕业论文中,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研究方向――学生选题――学生做开题报告等一套严格管理环节,精心指导学生试验设计,实验观察、记载内容、归纳、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写出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并力争使《绿洲农业学》课程上升为精品课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我们首先修改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中体系专业课的学时减少,但对专业课的教学要求更高了。为了使学生能在较少的课时中学到更多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精选,删除了与其他课程有重复的部分,突出了重点难点;加强了基础理论的讲授。对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农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自1998年起,由原来的“三段制”(即第六学期末的夏收实习,第七学期初的“三秋”实习和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改为现在的“一段制”(即三项实习内容全部在第六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左右开始至第七学期开学前完成),相应《绿洲农业学》课程的教学由原来的“理论―实践”体系改为“理论―实践―提高”的体系,学生一致反应这种教学体系易于接受。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建立一类课程的两个网络版课件,认真准备及贯彻双语教学,多方面慎重考虑如何给民族生上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绿洲农业学》的有关知识和内容,更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与名校名师进行联合,参考大师们业已成熟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优化的《绿洲农业学》课程理论内容体系,确定特色种植和气候工程技术度为重点内容,并将绿洲的社会经济和畜牧业发展相关内容作为自学内容,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社会实践考察与试验基地参观相结合的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运作模式,以及《绿洲农业学》专业课网上自测软件,目前在国内农科专业中尚少见。其选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的创新性,将较好地解决“扩招”条件下大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永飞,马三梅.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2]强海燕.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3]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4]李桢,刘锦梅,潘庆杰.提高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体会.中国林业教育,2006,(2).
  [5]王秀锁.适应社会需求 增强技能培养──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教学的几点体会.内蒙古林业,2000,(4).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NX05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