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探究作品的真实面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古典时期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音乐语言,一方面对巴洛克时期相对干净的谱面和相对个性化的处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又为后来的浪漫时期乃至印象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和明确的来源。由于这是个特殊且重要的时代,我们只有对这个时期音乐作品的记谱法及风格的演绎有一个相对精准的掌握,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演奏真正体现出比较准确的时代风格,才有可能对音乐通史的上下传承及衍展有更完整的认识。对风格的把握要落实到最细微处,这不仅是我们在演奏和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责任,也是我们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笔者以海顿钢琴奏鸣曲 Hob.48第一乐章为例,来谈谈对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记谱和风格把握的一些粗浅认识。由于该乐章涉及的内容相当多,无法一一详述,在此笔者只针对其中几个对本曲有重要意义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海顿当时居住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相对世俗单纯的生活,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慢板乐章,往往会蕴含大量的细节及戏剧性的、夸张的表现力,满腔的话语、令人惊奇的灵感、清晰明朗的旋律表达以及冲破束缚的精神都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特征。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海顿这首奏鸣曲的慢板乐章,笔者从五个细节方面入手,分别阐述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一、对力度(Dynamics)的分析与理解
1.力度在古典时期代表3种功能,一是情绪,二是结构,三是语气。①在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可以找到力度3种功能具体不同的体现。如第一页中出现的前三个f,就分别代表不同的作用:第1小节的f提示着全曲的情绪和基调,使旋律的形态如同一段朗诵或是独白,充满着古典音乐的典雅、舒缓和宁静的风格,极具表现力(谱例1)。
第7小节处的f则是一个明显的语气上的强调,乐句发展到这个音出现了一个高潮句点,需要在语调上加强(谱例2)。
2.古典时期的力度变化分为阶梯形力度(如f, p, ff, pp等绝对力度记号)和渐进形力度(如渐强和渐弱等渐变形力度记号)。②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由于管风琴这种乐器的特殊构造使得大部分音乐作品中的力度变化只能呈阶梯形。海顿相比莫扎特和贝多芬而言更靠近巴洛克时代,所以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大量的阶梯形力度。以这个乐章中的第一页为例,谱面只出现了3个渐进形力度标记(考虑到括号中的标记可能是后来编者所加,所以不算进来),其余的14次都是阶梯形力度标记。当然,笔者认为无论是阶梯形力度还是渐变形力度,在实际演奏时,都要根据乐曲的情绪对比、色彩明暗以及前后乐句的相互关系加以综合考虑,再得出标记背后的真正含义。所有的力度标记,都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演奏的条条框框,它们应该是既有所不同又融会贯通的。
二、对重音(Accentuation,也称语气强调音)的分析与理解
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对重音是很有讲究的,主要标记有sf、fz、sfp、ffp、mfp、>和stroke等。在这个乐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海顿用了很多顿音(stroke),说明作曲家试图让这些音能引起听众的注意而不是随意带过。还有几处fz的出现,也是在整个非常戏剧化的宣叙调般的乐章中特意加强,使得和声效果、旋律进行以及整个情绪变化都增添了许多抑扬顿挫感。另外,这首作品中存在许多没有标记的重音,比如一些不协和音、半音、切分音和小连线的第一个音等,这些都需要靠演奏者去敏锐地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乐曲的情绪布局加上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来多角度地挖掘和填补。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语气重音和表情重音。③
1.语法重音也叫节拍重音,一般是按照节拍的韵律和音符符杆的组合两种方式来体现。乐曲中103小节处,从小的方面看(小节内部的每一拍),右手每一组六连音的第一个音是语法重音;从大的方面看,每个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带有节拍韵律的语法重音,应强调更多(谱例3)。
2.语气重音通常来自于那些不协和的、切分音、旋律高音、骨干音以及连线的第一个音。比如33和34小节左右手第一个音的和声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协和了,这里就需要我们增加一个语气重音(谱例4)。
3.表情重音是根据乐句或段落的整体情绪走势来体现的,有时与语气重音相近或相同。如116至117小节的连续3个fz,这不只是代表单纯的力度含义,而是乐曲推到高潮时情绪的要求,因此它们可作为表情重音;同时,虽然这3个fz所处的位置都在每一拍的第三个音,但从级进式下行旋律的音响组合来看又是在最高音上(记谱法与实际音响的错位感),所以这3个fz又可看做是语气重音(谱例5)。
大多数的语法重音演奏者是可以通过观察谱面获取提示的,语气重音则往往需要我们通过实际演奏的音响效果来得到提示,而表情重音就需要演奏者通过对作品的全局把握及情绪布局来全面考虑。熟练、合理、准确地运用上述3种重音有助于我们在演奏中体现出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特有的细腻、韵味和结构感。因此,必须将3种重音及它们的关系精心设计安排,而不能仅仅模糊地演奏大概。
重音的强调方法可分为声音上的强调和时间上的强调。④古典时期音乐作品重音的强调方式,大多属于声音上的强调,而浪漫时期音乐作品重音的强调方式则大多属于时间上的强调,两者既有区别又不是孤立的。比如我们在运用声音强调的时候,有时往往需要时间来完成和达到,只不过这个时间基本上是不能让人察觉的;而在运用时间上强调的时候,又不能破坏作品的整体结构感和节拍的韵律感,有时也往往靠触键的快与慢、深与浅、硬与软来体现,需要极为谨慎。笔者认为,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在重音强调方法上只是侧重有所不同,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
综上所述,力度的安排及各种重音的使用对于演奏古典时期音乐作品格外重要,我们应视具体乐曲的风格、速度、结构、旋律、和声、织体、上下文关系以及作曲家本人的风格特点,全方位地来把握,并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构建出作品的真实面貌。
三、对运音法(Articulation)的分析与理解
海顿喜用的顿音(stroke)的弹法是该乐章的特色之一。人们通常把顿音和跳音笼统地理解为“跳音”,其实两者在含义上是有一定差别的。dot,也就是常说的跳音,带有一种灵巧、弹性、轻盈的感觉,而顿音无论从音量上还是从含义上,往往要比跳音更进了一步。它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音,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带有明显的方向感和预示感,常常包含着作者给予这个音或这组音以特殊的表情、音响及内容对比。如在该乐章的第一页,所有的顿音几乎都用在休止符之前,很明显地表明了作者对这些音的语气强调(第4,5,8,13等小节)。如果我们把这些很值得重视和强调的音随意地弹成跳音,就会使音乐形象黯然失色。
该乐章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两个或一组音的小连线遍布全曲,很明显这又是表现情感及强调语气的一种常用手法。第一个音如何触键,音与音之间如何联系,最后一个音如何多变地抬起,以及所有连线的语气安排,都需要演奏者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做出合理的相互关联又不尽相同的精心设计。该乐章第1和第2小节的两处连线分别在表情和语法上都有微妙的区别。从表情上:第一条连线处在该乐句的中部,音符由高往低进行;第二条连线处在该乐句的尾部,音符由低往高大跳,位置的区别以及音符走向的不同决定了在演奏时,时值和触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从语法上:第一条连线处于弱拍,第二条则处于强拍,节拍强弱的区别对连线的演奏也有不同的讲究(谱例1)。
我们在演奏中既要考虑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可过分强化,否则容易因小失大,脱离古典音乐的基本风格。
四、对装饰音(Ornaments)的分析与理解
古典时期的装饰音是一门奥妙无穷并且值得长期研究的学问。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基本很少用音符表示,有些甚至连符号都没有,需要演奏者自由发挥。古典时期的很多装饰音记号则演变成了小音符,大多用来装饰旋律和动机。在海顿这首慢板乐章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回音(∽),且夹在一个附点节奏中间,作者用回音来装饰同音反复后大跳的动机,并在后面的篇幅中大量使用,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动机形象。 第3小节第一拍出现的3个32分音符属于标明音符的装饰音,更多的是起到一种经过性的连接作用。第5小节,装饰音在连接上下文的情节中,为突出疑问动机的语气,增加了额外时间(extra time)来使它滞后,表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情绪。
装饰音的演奏虽有一定的规则,但也讲究即兴和个性,需要演奏者本身充满灵动性和自发性,将装饰音僵化地演奏成节奏型,就会丢失演奏中灵活的表情。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对演奏的所有要求都是一个风格,在这个范围内,演奏者还是有很多可以回旋的余地,具体的演奏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品位、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及对诠释古典作品的基本原则更个性化的演绎来得以体现。
五、对作品中休止符(Rests)的分析和理解
最后再谈此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征符号――休止符。这首乐曲可谓是海顿作品中运用休止符最多的乐章之一(这里所说的多并不一定是绝对数量,而是一种演奏与倾听的感觉)。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小动机或分句后面都带有休止,这显然与宣叙调的表达有关。我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段落性停顿和表情语气停顿出现,这些停顿无论是来源于文章中的标点还是表情语气的需要,它们都在表达着文章的内涵。演奏和朗诵有着惊人的相似,该乐章的休止也代表两种意义,即语法标点和语气表情标点。笔者就前10小节的5处休止符颇为主观地列举了它们不同的功能:第2小节和第4小节处的休止符仿佛是一个问号,但在程度上可稍有不同;第5小节的语气忽然一转,笔者把它称为省略号,既像为前一句做了一个欲言又止的结尾,又引导出作为回答的下一句;到了第8小节,出人意料的阻碍终止又把情节给转折了,像是吊人胃口的破折号;最后第10小节,由于其结构的意义,很明显就是一个段落性的语法停顿。
研究谱子有时就像看小说,演奏音乐有时就像看电影,我们虽然无法预料主人公的最终命运,但依靠背景、气氛、服装道具等因素的衬托,可以领会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而这些背景、气氛、服装道具,往往就是类似于休止符这种我们在演奏音乐作品时容易忽略的因素。笔者认为,要想把音符弹奏得有生命力,一定要对休止符做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有些人总是关心那些音符,却不懂如果没有休止符的存在,没有休止符所表达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停顿,那些音符也只能是些苍白而无生命的“小蝌蚪”。休止符不但与音符同样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比音符更能挖掘乐曲中每个乐句背后所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合理到位地表现休止符则能更好地烘托整个乐曲的气氛和意境,反之则会使音乐的表现力大大降低,无法达到古典时期音乐作品所要求的“精准”和“精致”的境界。
通过上述列举的海顿钢琴奏鸣曲 Hob.48第一乐章中的几个细节问题,可以看出在理解和弹奏一首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时要注意的细节之多,每个细节所蕴涵的内容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研究。虽然有些常识容易被人了解,但要细化到谱面上所有的符号绝非易事,更何况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看得见的符号,还必须挖掘那些虽无标记但隐藏在谱面背后的深刻含义。只有掌握了演绎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总规则,同时又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研究每个细节,我们的演奏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更具个性、魅力,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释:
①②③④:Chapter 3:“Dynamics and Accentuation”from《Performance Practices in Classic Piano Music》,Sandra P.Rosenblu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参考文献:
[1] Sandra P.Rosenblum.Performance Practices in Classic Piano Music.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7.
[3]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
[4]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6.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附中
(责任编辑:鞠向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