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张“小鬼当家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慕毅飞
美国系列影片《小鬼当家》是小机灵鬼智斗大歹徒的搞笑剧。留下一个“小鬼当家”的谑称,指称那些特别能干的小孩子。也许是受此启发吧,苏州市有家幼儿园和民生银行苏州分行最近联合推出从5000元起存的“小鬼当家卡”,目的是将理财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他们把这个活动称作“道德银行”,即通过日常观察,对儿童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作记录,包括劳动、情感、行为等,实行积分登记,并与银行卡上的存款对应起来。积分增加,存款也相应增加。可以一周对一次账,也可以一月对一次账,然后让家长认购孩子的积分,比如1分对应1元钱,10分就是10元钱,孩子得到10分的积分,家长就为孩子存10元钱。这样,虚拟的奖励就变成了实在的存款。通过银行卡激励孩子,规范孩子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时,形成这样的理念:存款有利息,好的道德行为也会有回报。用策划者的话说:“表现好,存款(积分)多,娃娃妈妈乐呵呵”。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将会一生受益。(参见2006年3月2日《江南时报》)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奖励小朋友,通常会在小朋友的眉心贴一朵小红花。要是小朋友今天表现出色,得到了一朵小红花,那他回家的步子都会是连蹦带跳的;见到家里的每一个人,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很可能就是:“今天,我得了一朵小红花!”所以,仅仅从鼓励小朋友的角度看,犯不着搞什么“道德银行”,有一朵小红花就够了,家长、老师都省事;也犯不着弄成银行的一项新业务,惹出众说纷纭的议论。但小朋友为什么会喜欢小红花呢?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小朋友愿意为一朵小红花而努力?而“道德银行”是不是具有比小红花更优越的作用?这需要研究,也需要比较。首先,小红花代表着老师的表扬,小红花带到哪里,就把老师的表扬带到了哪里,小红花增强的是小朋友的荣誉感。其次,小红花代表着荣誉,这种荣誉并不是天天都有的,更不是人人都有的,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优越感。再者,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往往能得到老师的笑脸,能得到同学的羡慕,也有可能得到父母吃的、穿的、玩的之类的奖励,因此,得到小红花也会意味着得到一点实惠。只是这小红花本身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说到底只是一种精神鼓励。小朋友长大后,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当年在乎一朵小红花,实在是一种幼稚。如果还用小红花来奖励一个长大了的孩子,恐怕除了滑稽,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虽然现在也还有精神鼓励,精神鼓励并非没有它的意义。但劳模是有物质奖励的,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要发奖金的,有许多地方还设立了专门的基金会,用重金奖励见义勇为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且也符合弘扬优良道德的规律性要求。用鲁迅的话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做,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我之节烈观》)所谓“普遍”,就是不离奇,不超凡脱俗,不像“圣人”、“伟人”一般地遥不可及;所谓“自他两利”,就是对人对己都有好处,既利人也利己,既讲奉献也讲回报。这样的道德,才利于倡导,才利于践行,才不至于让人敬而远之,更不会让人畏而远之。人们往往把雷锋精神误读成“傻子精神”,就是因为没有看到雷锋行为的道德预期,只看到雷锋“直接的付出”,而看不到雷锋付出之后,有可能得到的“间接的回报”。一个像雷锋这样的人,搀扶一位老人过了马路,那么他的长辈就有可能在别的地方被别的人搀扶着走过马路;他如果能让尊老形成一种风气,自己老了,就会有人来搀他过马路。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把这个道理弄明白,所有类似“道德银行”的做法,其实真的是很道德的;在小朋友中推广类似苏州出现的“道德银行”,更是善莫大焉的好事。一个人为他人作出的奉献,在有能力奉献的时候,储存起来;当你需要别人为你奉献的时候,你就有资本得到别人的奉献。你越是期望得到别人的奉献,你就会越加努力地多为别人作出奉献。只要这种相互之间的奉献并不是对象固定的,更不是分量等值的,那么,这种机制越是普及、越是持久,人与人之间的奉献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
良好的道德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直观性,采用“道德银行”的做法,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良好的行为可以积累成美德,对幼儿来说,这个道理,恐怕磨破嘴皮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是,良好的行为转化成了道德积分,点点滴滴就形象可观了。做了好事,不仅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对幼儿来说,这个道理恐怕就更难说得清楚。现在转化成了银行里的存款,好事做得越多,满足自己愿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所有幼儿都能真切感受的。奉献因此有了直接可感的回报,而且是每一周、每一月都能显现的回报。这对道德行为必将是一种动力,而且是有形的动力。只要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乐做好事的习惯,等到他懂事的时候,再做好事,为的就不会再是存入银行的那几个钱,就像为的不再是老师送的小红花一样,人们大可不必为道德因此染上铜臭而发愁。
至于理财能力,也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基本能力。具备理财能力的人,未必就是见钱眼开的人,更不一定就是见利忘义的人;反之,不会理财,并不意味着就肯定不会贪财。让幼儿学会理财,就像让幼儿学会穿衣服一样,实在没有大惊小怪的必要。对于苏州的“道德银行”,唯一可以商榷的,就是要给“小鬼当家卡”开户,得先存上5000元。即使在富裕的苏州,也未必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地为读幼儿园的孩子准备5000元的闲钱。对经济不太宽裕的幼儿来说,这岂不意味着剥夺了他道德进步的资格?要是不考虑银行的效益,存50元就能开户,似乎更具可行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