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秀青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在他们本身“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即思维过程.是由教师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开始的,所以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课堂提问利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否则教学过程就会受影响,产生副作用。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二、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除法教学中,“12÷7”,商到千分位时出现了4,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三、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形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拼剪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会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
  
  提问的方法很多,按其层次和作用可归纳为四种:一是复习性提问,即在讲课之前提问已学过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引导性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由已学知识向新学知识过渡,三是重点性提问,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处必须提问;四是总结性提问,即在新课讲完之后,要提问学生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堂提问要讲求渐进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一个问题可能分几步解,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恰如其分,既不能次序颠倒,又要注意前后衔接,使每一个提问都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
  
  五、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机会,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学优生的。专利”,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首先,设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避免挫伤其积极性。教师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同时,要不断锤炼提问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感人、有幽默感。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学、会学、善学、学好。
  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力上,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总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