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志平
摘要 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数学课堂上,“说”的训练也是不能忽视的。“说”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很有益处。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说”的训练 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为了使课堂教学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程序顺利地进行下去,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说”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说”是语文课堂的专利,而在数学课堂上,“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数学课堂上,“说”的训练也是不能忽视的。“说”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都是很有益处的,是值得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说”的训练。
一、开展竞赛,活跃课堂气氛
单调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好奇心很强的小学生。因此教学中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游戏、竞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比赛中练“说”,在“说”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性质、定律进行运算时散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例如,“37+7”,要求学生迅速说出得数,并叙述计算过程,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以连续说出几种不同的思路:A.把37分成30和7,7加7等于14,14加30等于44;B.把37分成34和3,7加3等于10,10加34等于44;C.把7分成3和4,37加3等于40,40加4等于44。
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大家说话的方式方法和速度在比赛中提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比“说”的训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细心听题,专心看题,认真思考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变换说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变换说法,可以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说明问题的实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好像题目就是学生在“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换说法的形式多样:A.变换条件句的叙述形式;B.变换问题的叙述形式;C.变换文字题的叙述形式。
例如,56除以8,商是几?可以让学生说出以下几种表达形式:A.8除56的商是几?B.已知两个数的积是56,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C.把56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D.56里有几个8?
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路变宽了,同时知识也在学生的“说”与思考,体验与发现中生成,既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的相互联系,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利用插图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的训练:①看图说意,②看物说写。③看线段图说数量关系。
四、说理表达,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说理说得明白、准确就说明学生思维清晰,头脑聪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地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思路等。从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合理认知结构的目的。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应该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一种是应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课堂进行到这一步,该怎么办呢?这时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讨论、交流、争论的过程中,明确了“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五、练说思路,增强学生的语言素养
日常生活中“说”占有重大比重,会“说”是人的一种高素质的表现。人的发展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是人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敢于表现敢于探索的精神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主体说思路”教学重在让学生说,培养其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使其自身价值得以被承认,这样,逐步进取的精神就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们重视让学生说,就是要学生善于得体地表达自己。
例如,教一年级学生数数的时候,当学生数到19、29、39等数后,下一个数怎样数是个难点,怎样使学生顺利突破?有的教师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19后面是20,29后面是30,39后是40,效果可想而知。而有的教师教给学生数数的规律,那么再大的数学生也能数下来,关键是掌握规律,掌握规律和方法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也就给7学生解题的钥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学得生动、积极,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理解了课堂内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