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 旋

  不得不承认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特别是阅读教学。不少学生认为,下不下功夫学语文成绩都一样,所以不乏把语文课当成休息课、习题课的现象。从表面看,这是学生不重视语文,可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不能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方法,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掰开揉碎地分析着每一篇课文,将作者的观点、老师的分析强加于学生。不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其结果必然是:学的是这篇,考的是那篇,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站得再高一些,做得再实一些。
  
  一、找出阅读教学的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试想,如果我们将高中六册语文读本之中的上百篇文章全部讲给学生,那样既不实际,又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分析教材,有选择地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讲授过程中要找出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规律一: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家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作品中语言的表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即作者→情感→语言→作品→读者。读者要通过整体阅读,分析文章的语言,弄清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楚其中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强加于人。
  规律二:我们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鉴赏作品的内容,即“写了什么”;二是阅读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即“怎么写的”。教师讲解时应清晰明了,不要云山雾罩,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规律三: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要是围绕如何理解,有何原因,起何作用,说说妙处,概括要点,谈谈看法等。教师分析时要有的放矢,教给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只要把握以上规律,语文教师就可以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如何运用手中的教材,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打牢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阅读作品内容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2)在鉴赏作品技巧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3)在分析问题方面,要教会学生理解语言的表面与深层含义;分析语言对主旨、结构的不同作用;快速准确筛选信息;全面概括要点;谈看法有理有据,等等。
  只有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理解阅读、分析鉴赏,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才能使语文教师把阅读鉴赏教个明明白白,不再做无用功。
  作者单位 北京市永定路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