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本刚
[摘 要] 加强教研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文章就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进行了详细阐述,即教研组长能力管理、教研组制度管理、教研组文化管理。
[关键词] 教研组长能力管理;教研组制度管理;教研组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9-0051-03
福建省于2006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对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研组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重视和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给学生精湛的科学文化知识,打造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教研组正是这些任务的执行者。提升教研组的功能,落实教研组的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一、人治――教研组长能力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一层次是教研组长的能力管理。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单位。教研组长则是学科组或年级学科组的负责人,肩负着团结本组教师研究本学科教学及教育科研,对本学科教学进行组织管理,以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重任。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离不开一个能力强的教研组长。学校常常选拔专业能力很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通过其个人能力落实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可以表现为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执行教学计划
(1)领会计划。 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汇报情况,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将计划落实为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 协助教导处贯彻教学常规,协调各年级重要考试的命题、阅卷和统计反馈工作。能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控教学进度。
(3)确保质量。 组长本人教学效果显著,能实现预期目标,并指导组内成员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2.组织教研活动
(1)制订方案。 抓住组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或研究专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或方案,目标明确,有切入口或抓手。
(2)落实措施。 积极执行推进方案的具体措施,能克服执行中遇到的困难或障碍,确保方案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
(3)引领合作。 能主动关注教师的需求,提出建议,提供个别帮助,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善于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大家研究和探讨教学问题。
(4)注重实效。 能切实解决组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帮助组内教师的教学;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分析与总结,有明显成效。
3.引领专业发展
(1)提升师德。 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有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热心而宽容,有服务意识,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主动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人正直,办事严谨务实,有责任心。在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观察与研究时,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是最有成效的组织方式之一。
(2)指导实践。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能对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加以自我分析,并提出后续跟进措施。
(3)主动创新。 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了解本学科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注重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组长自己要能提出关键性和创新性观点,指导学科组教师研讨,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法治――教研组制度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管理。教研组管理离不开高水平的教研组长,但是如果只依赖于教研组长的个人能力,一旦教研组长岗位变换,可能会出现管理断层,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研组制度,通过制度保证教研组的高水平运转。
对教研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要想提高教研组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在影响绩效的每个环节上形成制度,加强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教研管理制度(常规制度、学习制度、研究制度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改革教研组设置办法,既按学科设置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又设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3.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等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研究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5.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评课制度,评价要注重考查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教学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如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获奖,有著作、课件、教具等。
三、文治――教研组文化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管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教研组的变革与转型,其深层的根基在于教研组文化的转型与重建。对于教研组而言,文化具有三种内涵。其一,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指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如何共同备课、听课、评课,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其二,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其三,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具体地说,是指教研组成员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教研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对置身于教研组文化之中的个体教师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它构成了教研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深层制约着教研组发展的方向。怎样进行教研组文化管理呢?
1.树立文化管理意识
教研组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本质上是该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判断问题,即文化问题。人的管理的核心就是文化管理,成功的人本管理必然走向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微型组织的管理者,教研组长的管理对象不仅是传统的人与事,而且涉及“教研组的文化”,换言之,教研组长既是教研组人和事的管理者,更是教研组文化的管理者。教研组长有了自觉的文化管理意识,原先自然生成、自生自灭的教研组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变。
2.构建教研组的制度文化
就教研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其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具体包括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带教制度、案例和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之所以构成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们的背后是教研组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过程,构成了教研组成员的日常工作方式。
3.落实教师的行为文化
教师的行为文化体现为教研组成员在各种教研组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如备课行为、听课行为、评课行为等。无论是组训、文化愿景,还是教研组的文化战略,都是教研组长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商,反复研讨,持续重建的结果。教研组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学校文化有校训一样,教研组也应有自己的“组训”,这既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教研组文化理想的核心体现。教研组成员也要致力于教研组氛围的布置和资料的积累,例如教研组研讨的活动场所(如会议室)的布置,教研组成员使用的教材、教参、教具、学习材料、教案、课例、随笔和各种教学录像等。
4.制定教研组文化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有从文化的角度,对教研组文化创建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是创建品牌教研组,而品牌的内核是文化品牌。在教研组层面上,教研组自身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评价标准。在这一标准里,应全面涵盖教研组文化的基本内涵,兼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内容。
“人治的管理”主要靠人格力量,管理者以“压”的方式来制约被管理者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标准,被管理者往往口服心不服,难以得到被管理者从认同角度的主动行为。“制度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标准对被管理者进行统一尺度的约束和规范,同样是一种刚性的他律,其效果常常是被动接受。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现在多数管理者都在用的,无情制度有情管理,就是把管理与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文化管理”则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组长和成员的集体智慧,形成和谐的学习研究型学科教研制度文化,才能更好地彰显教师的个人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成为名师,让学校成为名校。
参考文献
[1]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3]钱薇.浅谈教研组建设的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6(2).
[4]李政涛.以文化产品的创建与管理为核心,创建新型“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5]刘泽平.教研组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4(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王永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