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活水 激发潜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给语文教学注入一弘鲜亮的活水,让语文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延伸阅读――语文教学的营养液
延伸阅读是指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适时适量地拓宽学生文本学习的资源,延伸性地阅读、查找、搜集与文本有关的资料、图片,从而升华文本的人文内涵,丰富文本的内容。
1.采辑编创。
当一篇课文结束时,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宽,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并在一定的时期进行展出、交流,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编辑、创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语文的内涵原来这样丰富,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2.补充发散。
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还要通过教本这种可利资源,由此扩充、发散开去,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一篇文章结束之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阅读,也可以搜集出能说明文章内涵的名言和故事等。
二、空白对话――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上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而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上的空白,填补文本空白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个体独特经验介入的重要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挖掘课文的内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1.省略号的补叙。
课文中有关相似事物的描述,在列举了几个之后,常常用省略号代替,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前面的句子,图文对照,发挥想象,补叙省略号。如《莫高窟》一文中介绍飞天的形态时,列举了四种,课讲至此,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仿写两至三个分句,学生兴趣盎然,好词好句脱口而出,通过描述,飞天的多姿多彩也就尽展眼前了。
2.内容的详化。
为了给读者留有回味想象的空间,有时课文中对事物的描述往往只用精练的语句一带而过。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详化,让学生在描述生动、具体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时,课文最后写被救的渔民们上船后感激刘少奇时,只寥寥几笔,并未具体描述。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渔民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展开想象,具体描述,在绘声绘色地描述中,学生更加体会出了少奇同志与人民心连心,关心人民的高尚品质。
3.结尾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些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故事的发展更是变幻莫测。此时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再造构思,发挥创造潜能,想象出故事的第二结局。
三、巧用插图―― 语文教学的调味品
现在的课本大都是图文并茂,文中配备的意境优美的插图,与学习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富有情趣的插图,挖掘出可利用的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图文对照,体悟情感。有些插图把课文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透过插图,就能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学生通读之后,我让学生观察插图,这样一幅详和安宁的农家生活图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他们再来读课文时就已是抑扬顿挫了。
2.巧取图名,产生共鸣。有时一幅插图就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给插图取名,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巧妙构思,浮想联翩。课文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课本中尤其以散文诗词的插图更为鲜艳,让人美不胜收。教学此类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出感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不仅学好语文,更要用好语文,去寻找“源头活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