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科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心理机制;教学内容;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36―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这门学科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怎样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也就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故而,教学时,教师应要求自己经常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本人就初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机制
  
  善于教课的教师首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机制,因为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越丰富,对知识的构建越合理,就越容易内化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吸收它为自己认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例如,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传统教法一般是先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定义后,再分析实例,然后再归纳总结解法。很显然,这种教学学生往往只能从形式上接受,并不能领会它的实质,甚至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更觉茫然。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提出问题:某校选拔业余艺校的学生,规定参加者年龄不超过15岁,不小于8岁,问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合适的?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困难就比较小。学生很快列出了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反映了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的背景。上述的问题,对于学生领会这节课的内容,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选择和分析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的结构是通过数学教材反映出来的。因此,选择和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在参照数学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剖析,并联系教育对象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使它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的做法为:
  1. 分析和领会单元教学知识结构。通过认真构思整理,按技能、概念、原理等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弄清本单元教学内容中知识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整体观点为指导,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把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内容联系起来考虑。
  2. 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教师所讲授知识的中心点,即单元或学科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点。它在抽象性、概括性程度上高于其他知识,理解了中心点中的知识,其他知识就容易掌握了。如,“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基础,推出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以及梯形、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等,在上述知识点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就是中心点,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就是本单元的难点。经过这样的分类和分析,本章节的重、难点就清晰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讲授时应怎样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学生就比较容易消化和接受新知识了。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只有把学生身边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体搬进课堂,把数学学习和其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2. 怎样完成新知识的传授。在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一般都会把单元知识结构作大概介绍,即用具体、形象的语言,用最基本的概念来说明本单元的大概,从而使学生发现单元整体的特点,对新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并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价值,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潜在认识,促使学生的反思和联想。
  总之,数学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还应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遵循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全面、具体、综合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从而选择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