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祎

  〔关键词〕 教师成长;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B)―0016―0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他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提高,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只有这样,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教学反思开始于“问题”,实践于“探究”,结果于“发现”,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就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最终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没有这种“反思”,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教训的汲取,那么,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新手型”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2.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冲破经验的束缚,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区别于“经验型”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与反思能力。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行为,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由“骨干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性实践,可以使教师教学行为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阶段: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不仅包括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的反思,同时还包括在行动中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目的动机、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教学行为,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做出科学的反应,优化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4.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反思,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需要学习,是反思性学习,是教师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只有在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起来,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