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率需要三“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勇诚

  大家知道,目前教育装备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人的因素外,也许在“投入机制”、“使用评估”和“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对学校装备建设投入机制要“更新”。对于面广量大的乡镇中小学,政府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往往处于无计划的、被动的状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实际的需要,通过各类创建、评估工程,推动下一级政府对其所辖乡镇中小学教育装备的投入。为了给基层学校争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装备,在各级政府财政开支中分得更大的“蛋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就不断提高教育装备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基层中小学驾驭这些教育设备的条件、能力和实际需求,客观造成了这些教育设备就是放着看的局面。有一次搞体育装备,为了突出中华传统武术,要求学校刀、枪、棍、棒样样都要60把,根本没有考虑教师是否具备武术的技能,何况即便教师会武术,也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所以“机制更新”就是在投入教育装备的时候,一要根据硬件投入的比例进行软件培训的投入,让使用者乐意使用、善于使用、高效使用;二是根据学校发展和特色建设的实际投入,不同学校有不同项目要求的投入,使教育装备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最大价值,最大效益。
  其次,对学校教育装备情况的评估要“创新”。过去我们的评估常常重视客观数据的评估,忽视了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动态评估。比如,现在计算机装备要求生机比为8:1,像我们1500余学生的学校,计算机达200台,四个机房。但是,学校班级只有32个,每周微机课总共只有42节,按每周五天计算,每天只有8~9节课,分到每个机房只有2~3节课;事实上,两个机房100台左右的计算机就应该够用了。所以,目前造成计算机在大量的时间内是闲置着的现象。三四年后,计算机不管是否经常使用,都会因配置落后、元件性能自然衰减而淘汰。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适配的元件很难采购到。另外,从政府层面上看,一个学校每3到4年,更换200台计算机,是政府一项十分庞大的开支。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好多计算机使用年限在6~7年以上,根本不能与课程要求相适应,只是摆着看看。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学校教育装备情况的评估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和突出动态的评估内容,促进最经济资源的最大效益的使用,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和效能。
  第三,教育装备资源使用过程中,成本投入要“刷新”。过去的问题在于喜欢添新,不爱修旧,结果是导致教育装备使用成本得不到足额保障,也造成装备使用率下降。比如,计算机鼠标、键盘一般最多使用1~2年,CPU一般最多使用3~4年,屏幕一般可以使用5~6年以上。所以,更新、修缮一些局部配置、配件,完全可以保证教育设备的正常运作。但是,现行的教育配置机制,要么不配,要配就连鼠标、键盘、CPU、屏幕一起配,甚至桌椅都要翻新的(可能受政府采购制度的约束)。所以,一些学校因设备坏了得不到及时修理,为了“延长教育设备使用寿命”,不愿鼓励教师经常使用,教育装备难免成为“花瓶”。所以,建议现有的教育装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申报”再利用修新投入,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资源使用价值,即提高装备使用率。
  总之,要改变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一方面需要使用者“学校”和“教师”、“学生”的自觉,另一方面也需要各级政府进行“三新”的引导。
  
  (作者系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二中校长,特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1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