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的策略・方法・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从2002年到2006年,在徐晓东教授为首的专家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小灵通信息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学研究》(简称《饮食与营养》)的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下面就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策略、方法、意义作简单汇报。
  
  校际协作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策略
  
  1.实施网络自控管理
  本策略的目的是提供保障协作学习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实施的第一步是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属于本课题控制管理的“在线会议室”,从而为主持校和参与校集体制订实施方案提供高效的交流手段;第二步做法是开发设计并制作《饮食与营养》课题专题网站,进一步优化信息环境;第三步借助“企业BQQ”,进一步优化开展网络协作学习的在线交流功能。
  
  2.采取化整为零策略
  此策略是为了提高校际协作学习功效,解决《饮食与营养》课题活动因成员多而时间难以统一这一矛盾而设想出来的,我们称它为自由组合“化整为零”策略。即在21个成员学校中,根据地区的差异,按照相同学段,由3~5所学校自愿组成一个“协作体”,每一协作体选取一个组内“召集学校”,“召集学校”负责传达《饮食与营养》主持学校的活动方案,并制订本组网络交流学习活动内容和交流时间,采用BQQ网络会议室,进行群体或一点对多点的学习交流。除了统一时间外,学生业余时间还可利用BQQ或e-mail进行点对点自由协作交流。这既解决了人多时间难于统一的矛盾,又增强了协作学习成效。
  
  3.组建策划与协调的教师共同体策略
  本策略就是在上述几个协作体中,以我校所在的小组协作体为核心,以这些学校指导教师为骨干,充分发挥各协作学校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建立策划具体活动方案并指导实施的共同体。同时,在我校所在协作体学校内先行示范,再行推广,保证了每月方案决策的正确性。
  
  4.实施多种模式并举策略
  “多种模式”是指实践中归类整理出的“实践――网络”模式、“网络探究”模式、“在线会议室”模式、“论坛”学习模式、“档案评价”学习模式等。“并举”是指在开展校际协作学习过程中,不是采用一种操作模式,而是根据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内容的需要、环境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同时运用上述多种学习模式,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多种模式并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认知空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以达到提高协作学习和差异性学习效度的功效。如课题开展中,以“认识、理解《饮食与营养》”为主题的《走进餐饮酒店》学习实践活动;以“中外饮食比较”为主题的《肯德基调查》实践学习活动;体验“地方饮食特色”的《小小餐饮师》实践学习活动等。在采取“实践网络”模式后,还采取了“网络探究”模式和“在线会议室”模式、“论坛”学习模式、“档案评价”学习模式等。
  
  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了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具体运用了下列做法。
  
  1.坚持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鉴于本课题是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因此,坚持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的指导,更具有其特殊意义。
  (1)我们把“饮食与营养”这个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考察构成这个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要素的作用。
  (2)研究中既着力考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结构依赖关系,又要考察当其中某一要素改变的情况下,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研究对象功效状况,总结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系统整体的最佳效果。
  
  2.在实施层面上的以主题为轴心的循环推进法
  以主题为轴心的循环推进法关注了三个要素。
  (1)主题:主题有层次性。第一个层次是研究主题(即课题),第二个层次是任务主题,第三个层次是操作性的主题,称为学习主题或活动主题。以主题为轴心是指以第三个层次的操作性主题为轴心开始。
  (2)活动单元:是指围绕着活动主题而开展的步骤环节。每一个活动单元对应着1~2种研究方法。
  (3)循环单元:是指以主题为核心的单元。就本课题而言,每一个循环单元都要围绕着主题这个轴心,策划安排多个活动单元。每一个循环结束,又都要总结反思,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以主题为轴心的循环推进法,就在于三要素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研究方法是以多种方法组合的方式出现的,它们共同实现逐步递进的主题研究目标。
  
  3.在操作层面上的程式操作法
  在具体研究的操作方法中,有较为明显的操作程式的方法为程式操作法。它是研究活动中观察的基础单元,它的新体现在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以协作成效为目标。我们在课题中运用了以下三种操作法。
  (1)实践感知法。围绕共同的学习主题,通过开展实践(社会的或自然的)活动,以自身的体验感知(含网络)和网络交流为依据,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研究方法。特点:要经过调查或协商,策划共同的学习主题;要设计活动方案和严密的实施计划;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实施。操作程序:主题――实践――网络――意义建构或目标达成。此方法是贯穿课题研究始终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校际协作学习方法,在各个学习实践活动中都有体现。
  (2)网络探究法。这是在课题研究中一种以网络活动为主要特征,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的研究学习方式。即围绕主题,先在网上开展活动,再实践感悟(有时不经过实践阶段),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特点:确立学习主题,设计周密的学习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先以个体形式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形成作品后再进行群体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以保证学习者不会在网络海洋里迷航。操作程序:主题――网络(搜集素材――主题探究――形成作品――交流展示――学习差异)――实践――意义建构或目标达成。
  在《饮食与营养》课题组于2003年8月份的学习主题“探求地方菜系(全国八大菜系)的起源、发展与特色”中,我们以“徽菜”菜系的探求为主题,组织开展《网罗安徽名菜,培养爱皖情怀》学习活动就是一例。
  (3)“在线交互”法。这是依托网络工具平台而开展协作学习研究活动的方法。如“RTX”通信平台、“电子学习小档案”平台等。前者以“在线会议”的形式开展,后者是以自我评价和交互评价的形式开展。在操作中一般由主持方提出议题,然后各协作学校成员登录专用区域,围绕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交流学习心得,展示成果,自我或相互评价,以达成共识或共同提高的目的。特点:要有中心议题和主持者(发起者);要有一个约定的能够容纳一定人数的专业平台(“在线会议室”平台或“学习小档案”平台);“要具备抗干扰(外人不能进入)功能;要具备传送图片、自动记录与资料查询等基本功能;要求协作体成员都准时在线。操作程序:中心议题――平台交互(交流)――形成共识(意义建构)。
  在《饮食与营养》课题研究实践中,以在线会议形式使用最为频繁,在研究活动开展前的确立主题、制订方案,开展中的交流进程、展示作品、协作学习,开展终结的评议活动或成果评价等,都有体现。
  
  课题研究的意义
  
  1.突破束缚,为课改注入新活力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的实施,是在我国第一次开展校际间的协作学习活动。突破了单一的封闭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成功地付诸实践。它为全国大规模开展,建构了校际协作学习模式、探索规律,提供了经验和方法。同时,它为基础教育改革开展综合课程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2.更新观念,为课改另辟蹊径
  《饮食与营养》的综合学习课程,不但有计划方案、活动目标,还有检测评价等严格的程序要求。围绕《饮食与营养》的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研究,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使实验班的综合活动课真正活起来,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通过对实验班课题组的学生两年多的观察,学生不仅在认知能力、创作能力、参与能力、表现能力、自律能力和情感方面,比同年级其他学生进步大以外,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3.促进教育理念的创新与突破
  (1)评价理念的创新。“电子学习小档案”平台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成绩等级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方式,注重了纵向成长的比较和学习过程的反思。这种评价,是评价理念的创新和突破。“电子学习小档案”,记录着网上学习的点点滴滴,不时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会使学习者在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的同时,激发上进求知的欲望。
  (2)协作学习理念的创新。课题实施过程中,参加学习的学生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关系。他们合作的热情、交流的气氛,他们相互启发、互相鼓励的场景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认知、参与、表现、创作、自律五种能力,也表现着校际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理念的创新。从近两年群体活动来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围绕近20个共同主题开展了活动。在专题网站论坛注册会员已经达到387人,发表关于饮食方面的帖子达到8350多个,总课题组网站上的饮食类作品数量也达到了300篇以上。这也说明了校际协作学习的思想得到了确立与增强,这种确立与增强,实质也是协作学习理念在广度上的突破。
  (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原理培养创新思维的新突破。依据建构主义学习原理,把儿童置于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饮食与营养》研究的早餐调查中,称量早餐食物计算一日早餐营养时,学生们借来四架天平,每组一架。在熟悉了天平使用方法及计算方法后,开始称量食物。为了不使食物弄赃,食物必须放在小碗里。(暗设“问题”机关)可就在这时,问题出来了,天平砝码总重小于碗和食物的重量,怎么办呢?(问题情境出现了)大家讨论开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把食物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地称,有的说不用碗,有的说借砝码,有的说换天平……创新思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激发了内动力,一位学生终于想出了点子。他在砝码端加上了一个与装食物端同样大小型号的碗,把难题解决了。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是运用建构主义学习原理设置问题情境的新应用。它创造了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与过程,从而拓宽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