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之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小霞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所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创新:
  巧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讨论。CAI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猴王的三种分法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找到新的解释、新的结论。这样自然而然地、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和某些过程加以直观的显示,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 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 S=2лr×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 (a+b) ×h÷2 =2лr×r÷2=лr2的结论。这一互动环节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既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优化练习设计,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有梯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大容量、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们利用计算机设计这样的判断练习:给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是什么三角形。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更多更深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优越,都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它不能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