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敏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大的突破口。大辛店镇第二中学组建课题小组围绕这一突破口展开研究,并将信息化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他们的思想,在于他们的理论,在于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有的放矢,首先,利用学校微机室,培训骨干教师基本的微机操作,网上信息浏览、下载,并加大教师教育软件运用力度(如中教育星、PowerPoint、Authware、Flash、FrontPage、方正奥思等)。通过这些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准确利用网络快速制成一些课件,并能生动、形象、逼真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这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这些课件仅仅是教师讲解的一个展示平台,而非真正去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主地动脑动手学习。在观念上,这仍是教师去描绘,学生认真去记。
  针对这些情况,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勇于构建,大胆尝试,真正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主导―主体”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认真思考过问题后,自己先利用网络查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拿出相关依据,形成大讨论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就这样,在一年里,这个课题研究已在2个班级充分实验,通过和其他班对比,已显示出一些成效。由于学校的便利条件,在课余时间,学校专门为这2个班级开放微机室,使学生能够查找相关资料,并会简单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软件。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气候威力》时,学生大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关于南极洲的问题,并运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站,题名为“大陆之王――南极洲”,把南极洲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介绍出来。在这一系列利用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展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在讲《木兰诗》时,是整个实验的摸索阶段,利用PowerPoint,把美国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的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然后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些简单的课堂演示,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课题小组的几位教师在认真参加过“Intel未来教育”培训后,转变思想,革新方法,采用以“主体―主导”为中心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搞好探究式学习,做好课堂上的互动。
  在讲《安塞腰鼓》时,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网页。网页分为“黄土高原民”“黄土高原风”“黄土高原情”3部分,通过这些资料及影像的了解,学生自然地了解到“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宣泄”。这个个案的设计还不够新颖,还是间接地给学生去展示教师的思想。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形,笔者在本学年升学之初,就给学生布置一道研究性题目:“沙漠VS人类”。主要结合《向沙漠进军》,以及近些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情形,尤其是2002年沙尘暴十袭北京,这就给人们出了一道难题――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呢?学生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辩论。为了能在辩论中站稳脚,大部分学生在网上查找许多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经过3个星期紧张准备,学生都跃跃欲试,有几位电脑运用好的学生还做了些网页。其中有一位学生在其哥哥帮助下利用FrontPage结合Flash制作的网页,形象生动地给大家展示出沙漠是如何向人类进攻,而人类又是如何进行反击的,还在网页上设计有“网上论坛”。全班学生在看过之后纷纷为之感叹、叫好。
  通过课题小组成员的努力学习、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一定模式,即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取得一定成绩。而学生也由过去不喜欢语文,到积极主动去思考、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成绩,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大辛店镇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