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和美”撑立起来的语文新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远铭

  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忽如一夜春风,使小学语文界呈现出了“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喜人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浙江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自己“构建诗意课堂”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美”课堂的构想,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到“亦雅亦俗”“雅而见俗”的境界,体现语文教学的“两极之美”。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讲过:“语文期待中庸的教学思想,执两端而取其中,应当是语文教学当中的大境界、大智慧。”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和谐,而盛老师所倡导的“和美课堂”,所追求的“两极之美”实质上就是要维持语文课堂当中的“生态平衡”,实现语文课堂当中的和谐。以下笔者将结合盛老师所上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从3个层面阐述和演绎她所倡导的“和美”课堂的理念。
  
  结构上的“和美”――点、线、面的结合与平衡
  
  一堂课环节的划分、程序的安排、形式的确定、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结构和基本走向。对于此,盛老师可谓是做到了匠心独运。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确定一个点,拉出一根线,画好一个圆”。在《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课堂设计中,盛老师巧妙地确立“撑立”切入点,紧紧围绕“撑立”,挖掘“撑立”丰富的意蕴。然后“拉出一条线”,让学生通过研读高原柳的形状、高原柳生长的环境,通过想象遇到困难时高原柳是怎样鼓励自己的、想象平原柳的安逸与舒坦等,逐步地丰满高原柳这一个顽强不屈、愈摧弥坚的意象。最后“画好一个圆”,释疑后用“伫立”照应开始环节当中的“撑立”,回归题目,让学生畅谈感想,升华自己的认识。至此,盛老师引领学生读懂的不止是一棵柳树,更是引领学生读懂了一种精神,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品味到作家锤炼语言的匠心。总之,这样的课堂结构历经了一个“探珠、串线、接环”的过程,浑然天成,体现了点、线、面结合的平衡与和美。
  
  课堂推进过程的“和美”――“情”和“理” 的融合与平衡
  
  平常的课堂推进过程中,往往理性的概括太多,使语文的情感因素不能充分地发挥,造成“情”“理”之间的失衡,重理而轻情;或者过于注重情感、感性的东西,而缺乏必要的、理性的提炼和概括,重“情”而轻“理”,导致另外一种形态的失衡。而盛老师在《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中,严格控制了讲读的分析,在整个的教学推进过程中,盛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进行诸如分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寻找中心思想、分析修辞手法等理性的练习,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更多得是学生参与的语言情境),进行引读,强调学生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情境,继而激发起情感,让“高原柳”的表象通过感情朗读鲜活起来,并透过文字,激起学生对高原柳的别样的感情。
  当然,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盛老师并不是单纯地将“感性”和“情感”进行到底,在将感性和情感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同时,盛老师追求的是让“情”与“理”达到平衡与和谐。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高原柳的形象进行评价,融合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概括。 这样建立在感性认识的概括与提炼在课堂上并不鲜见。在盛老师的课堂推进过程里,既注重感性的情感的渗透,又注重理性的概括和提炼,课堂上情与理取得了平衡与融通,达到了“和美”的境界。
  
  课堂两大关注点之间的“和美”――“关注文本”与“关注学生”的平衡
  
  语文课堂上值得关注和聚焦的点是很多,这当中除教师自身之外,就是文本与学生。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以下2种倾向:1)虽然口头上强调一切要从儿童的认知基础和儿童的需求出发,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往往“目中无人”,奉行灌输说教,无视人性、个性,形成了教学“以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2)在现在的课堂中,还存在矫枉过正,过于强调“人”,在一切以迎合儿童的兴趣、喜好为出发点的前提下,课堂往往失去重心,失去基本的规范与准则,招致语文课堂出现低效的局面。
  综观盛老师的课堂,不难看出她的眼中既有文本,又有学生,真正地将学生的“儿童特性”与文本所应蕴涵的人文特性、工具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如在设计上,盛老师始终做到眼中有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开始环节找准“一个点”(“撑立”),研读过程拉出“一根线”(充分品味高原柳的意象),并且在课堂结构上“画了一个圆”(从“撑立”回环到“伫立”)。这是盛老师充分解读、挖掘与开发文本,使教路与文路取得和谐与融通的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盛老师不忘“眼中有学生”,她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亲切自然,循循善诱,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开启着学生的心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采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设计当中的3次联想与补白,充分引领学生领悟高原柳的形象,升华对高原柳的感情:1)想象一下高原柳的孤单与无助;2)设想一下高原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为自己打气的?3)想象一下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柳树是怎样的?又如让学生通过板书,写出自己对高原柳的评价,通过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手段,优化教学的效果,体现关注文本与关注学生之间的平衡与“和美”。
  此外,笔者觉得针对“和美”与平衡的话题,盛老师的课堂上还有这些地方是值得关注的,比如教与学的和美与平衡、落实基础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和美与平衡、动和静的和美与平衡、预设与生成的和美与平衡等等。高雅而不高深,通俗而不媚俗。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寻找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体现语文教学“亦雅亦俗”“雅而见俗”的“两极之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