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席于芳
孔子曰:“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爱因斯坦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功的奠基石。《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政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几年的政治教学工作,探究了一些培养兴趣的方法。
1.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
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2.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
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3.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
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并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4.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有效政治课堂。
(1)采用“三步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读・议・讲”。“读”是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把握好重难点提高读的质量;“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这样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质疑答疑中获取知识。
(2)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特别是运用其中的事例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回答“小栏目”中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多媒体以及运用各种教具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生动、形象、具体、有趣的教学情绪中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
5.注重课堂教学和时事政治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时政事例不但丰富生动,而且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时事政治和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注重运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德之目的。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内容时,先让学生讲一讲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和有关数据,再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录像,接着教师介绍人居生态环境的现状。结果许多学生为其所动容震撼,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7.寻求“亮点”,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亮点”也称兴趣点,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亮点”教学是对教师的一种比较高的要求,亮点的出现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每堂课都有一个以上的亮点,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味口”吊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盼望上政治课的心情,政治课的吸引力就产生了。即使是对政治课原来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在亮点的吸引下,也会产生兴趣迁移,即从对“亮点”中具体材料的兴趣迁移到对整个政治学科的兴趣。有一位刚从外校转入初三的学生,开始时对政治课非常不重视,上政治课就想做其它作业或与课堂无关的事,当他上了几节课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说:在原来的学校,他最讨厌上政治课,现在是盼上政治课,因为在政治课上能学到不少书上没有的新东西。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原仅有五十分左右的成绩,期末考试考了九十多分。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不可能每部分内容都是“亮点”,如果都是“亮点”那就不成其为亮点了。从课堂时间看,它可以在起点,也可以也在课的中途,还可以在课的“终点”;从内容上看,它可以在重难疑点问题上,也可以在一般的知识点上;从表现方式上看,它可以是生动的故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讨论或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但必须围绕教材内容,不能漫无边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