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篮球教学研究的一些尝试和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宝英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活性、柔软性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客观事物认识尚不够,因此对于较艰苦的篮球运动(农村中学一般没有室内场地)总是心存害怕,尤其是女生怕流汗、怕晒黑等等,加上当前的升学压力,学习紧张,平时缺少课余时间训练,因而也就难免要影响篮球技术的学习。为此,笔者在对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就基本技术教学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
  
  (一)研究对象
  
  2002年新入学的初一(1)、(3)、(5)班中随机抽样40人为实验对象;初一(2)、(4)、(6)班随机抽样40人为参照对象。
  
  (二)实验时间与方法
  
  1.实验时间:第一阶段(2002.10――2003.1),制定研究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确定实验对象。
  第二阶段(2003.3――2005.6),展开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及时修正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2005.7---2005.1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展示实验结果,撰写有关研究文章。
  2.本实验采用: 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三)实验设计
  
  1.实验班教学设计:传统体育教学中示范与讲解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在新授内容前完成的;而实验班教学则采用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个人演示及分解教学挂图图片等进行动、静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所谓“动”,即通过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演示将学生所学动作结合教师的示范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形象又具有新颖性;所谓“静”,即利用图片将所学动作的分步图利用画板张贴在教学现场,这样便于学生随时观摩、学习、比对和及时矫正,通过这样的动、静结合使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概念。现举“三步运球上篮技术”一例,介绍教学与练习的内容。
   2.练习方法:
   (1)徒手模仿:体会助跑节奏(小―大―上)和伸手接球、送球的时机;要求:跨第一步同时伸手接球。
  (2)摸球练习:利用固定的球,三步助跑向上摸球;要求:体会第三步向上送球的动作要领。
  (3)运球上篮练习:利用教师事先在场地上打好的点,运球上篮。
  (4)接传球上篮练习:两人一组,一人传球,另一人进行练习;要求:体会伸手接球的时机。
  (5)对错误出现频率高的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数据1对比 表1
  
  从表1 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录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得动作的完整性、直观性更强,对学生头脑中正确运动表象的建立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较长时间维持在高涨状态,无形中增加了练习的量,这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同时,也加速了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得动作记忆增强,练习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了。从对照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也有进步,但是进步程度不如实验班明显,从项目3中可窥一斑。
  从表2的数据分析,我们在篮球教学中采用动、静结合法,经过这三年的尝试和不懈努力,学校的篮球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带动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1.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篮球的必要性。新形势下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小的问题已有所改善,但器材短缺、不全面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而篮球运动可以多人一起进行,弥补了球少的缺陷,因此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开展篮球运动是切实可行而又必要的。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篮球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应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计划、步骤,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3.实验班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周全。实验班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实验班教学研究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像农村基层中学,班级多(三个年级共计27个班)、场地少(只有三个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的特点,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内容、运动量、分组情况。
  4.教学中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篮球运动由于其技术性强的特点,学生容易因为怕难而畏惧不前,因此在教学中对技术复杂动作的教授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
  5.必要的体能训练不可或缺,要增加体能的储备。和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尤其令人担忧。而篮球教学又是一项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需要充足的体力来完成教师在教学前布置的要求和任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克服体力上的不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进行一定量的跑步练习,进行体能储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