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的激励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种类繁多,激励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激励法是通过鼓励、激发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外力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长期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在新课改带领下,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完全融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即将针对新时期初中语文课程的激励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激励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用不同的激励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在此,教师可以完善激励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激励学生的热情
(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就是以人文教育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知识的讲解,这种形式是理性教育方式,理性教育所得出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僵化、教条,缺乏情感因素,虽然,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分数,但是却失去了对世界的感受。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反省和深思,只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语文学习的目的,真正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前辈留下的文明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二)树立远大理想
初中生在学习中需要拥有一定的动机,而语文教师也需要利用动力激励方式,开发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认清自己学习的方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的,学习动机能够刺激学生不断的前进,而成功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所以,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启动键”,教师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能够开启学生的学习之路。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激励的方式
(一)无声的激励
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或是表情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應该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表达能力,让教学不在呆板。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喜悦、痛苦、悲伤的表情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保持比较兴奋的状态[1]。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神和动作来表达对作者的敬意。而在教师阅读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从而在随读的时候会模仿教师的形态和眼神,这样不仅在视觉上激励学生进行阅读,同时,也通过形体上的动作,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探讨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在学生交流探索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投以赞许肯定的目光,提高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并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有声语言的激励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语气温柔、语调适中,在课堂之上应该多表扬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被表扬。例如:《背影》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并通过朗读的方式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针对有感情阅读的同学给予表扬,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而且,初中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的赞美,也会更加拥有自信[2]。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之上对学生以语言方式进行激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可以带动全班的学生的情绪。这种情况也展现了初中生心理的需求,被理解、被肯定、被赞美和鼓励,教师的赞扬就像是学生内心深处照进去的一束阳光,温暖而明亮。成年人都喜欢被人赞美,何况是初中生。
(三)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
初中生都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天天都感到新鲜。这样就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例如: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齐读、朗读、领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不在感觉朗读是枯燥的。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的氛围,如:《变色龙》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变色龙动物的视频,来展现自然环境中变色龙是如何保护自己;接着教师可以展现作为一个宠物的前提下,变色龙如何和自己的主人进行互动,在视频中主人将变色龙再放在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花瓶上,然后变色龙身上就同时展现了自己的保护色。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张镂空的变色龙片,将卡片放在哪里,变色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这样的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到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学生的成长中是离不开理解的,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有效的激励方式,掌握学生的最佳成长时机,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
[2]周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励策略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