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美术欣赏的调味品――多媒体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以美术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课,要是以单纯的书本内容来给学生讲解,势必枯燥乏味,学生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这种讲解不能很好的把每幅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讲出来,即便你已分析的头头是道,精彩无比,也不能调动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一直困扰着我。我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将听,看,说,画,贯穿于美术课中;在轻柔的音乐伴随下,我只要用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观赏图片,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我惊喜地发现多媒体与课堂紧密结合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激情。还可把教师的板书、板画、作品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就象调味品一样,少其不可。
  
  一、多媒体教学为美术课堂创造“情景”
  1. 图片的展示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助手,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如何在第一时间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因素。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寻找材料丰富课件内容。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注意的一点是:所选用的图片,画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色彩感要强。有可能的话最好编制成可以局部放大的图片,这样便于细节部分的分析。比如欣赏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学生们都知道蒙娜丽莎她那“谜一样的微笑”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采用局部放大的形式,把蒙娜丽莎的嘴巴放大,让它占据整个画面,这样作品分析起来会更加容易。据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让同学们再找这其中的百分比,展开有趣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 音乐的穿插,为课堂带来活力。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为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可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这样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欣赏现代画家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以配上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充满了欢快的情绪,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画内,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随着幽谷中奔流的山泉一路欢快地顺流而下;画外,蛙声悠扬,泉水叮咚,共奏出优美的旋律。再如凡高的《星空》,描绘了在令人眩目的星空中,星星卷起巨大的彩色漩涡,树木如燃烧的火焰,一切带着令人不安的激动。再配上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那热情、充满活力且富有动感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的适当穿插,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中。多样的图片欣赏生动到位,全方位展示清晰具体,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乐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由此可见配置可以烘托主题的背景音乐,可以达到启迪思维,加深欣赏深度的目的。
  3. 美术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文字,往往是教学中的要点和一些美术理论,故此时运用的文字字体以宋体或黑体为佳,大小标题的字体体积要有层次性,色彩要醒目。背景应力求色彩单纯,画面简洁,在视觉上做到既不抢眼,又能烘托文字主体为宜。此时插入的配乐要合理,力求和文字相协调。如在展示文字时可以适当配上打字声音。但不可过分热闹,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到概念化的东西,首先要突出所讲的概念的内容。像“文人画”这个概念,可以单独使用一张幻灯片来介绍。把重点的地方用黑体或者其他的颜色来突出,达到醒目的效果。
  4. 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理论性问题,教师常常需要用很多抽象的语言来向学生表述,而效果往往仍不尽人意。如果这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适当的影片动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象化,就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因为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比如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可以播放一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影片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的场面。从而来帮助他们来理解分析作品中的内容,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这些支离破碎的场面,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二、多媒体教学降低学习难度,为思维减压
  美术的创造过程是个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例如讲到抽象美术作品时,光讲解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也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思维减压,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记忆。如《即兴之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现在都市生活的视频和照片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展示图片并穿插文字和解说、色彩对比,然后对同一幅画提出种种假说的可能性,用多种点线面的手法表现主体。结果,学生很快从常画的彩色画和具象画的概念中跳出来,领略到深和浅、亮和暗的强烈对比关系和表现手法,真正理解什么是抽象美术作品。课中,我没有死灌抽象画诸如明快、简练等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课件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讨论、总结而学习到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多媒体教学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其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改进课堂结构,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老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最终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