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基于“点题对应”设想的数学学案导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梅

  一、概念的界定
  这一模式,是以“点题对应”为教学切入点、以“学案”为教学载体,以“导学”为教学纽带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的“点”是指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考点,“题”是指问题化,“对应”旨在建立点、题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即通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系列在结构、深浅、训练目标上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问题,通过形成学习方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有效教学。
  二、模式的构建
  主要围绕“设计学案”、“课前预习”、“教师导学”――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其教学流程和具体要求为:
  1、设计学案
  以教师或备课组积极的备课活动为前提,在分析学生知能条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加工,形成指导学生学习的可行性方案。
  围绕学习的实现过程,可设计“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及课程要求,“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结构,“合作探究”――明确学习重、难点的问题呈现和解决途径,“自我检测”――检验学习的效果,“学后反思”――评价学习的得失及改进的措施等模块。其中,目标制定要明确,能够运用准确的行为动词,让学生清楚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预习提纲不应是课本知识的机械罗列,而要能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要创设情境,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还要有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或解决问题的索引和提示;试题在“精”不在多,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篇幅根据教学容量决定,最好是“一课一案一页纸”,厚资料和长试卷均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2、课前预习
  教师把设计好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提示开展预习和自学。操作上可安排为:课前一周,设计――审核――印制导学案;课前两天,发给学生;课前一天,收回或抽查,研究学情;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并使预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3、课堂导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师生进一步围绕“点题对应”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流程可设计为:
  ①自学展示: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自学成果,以暴露或生成学习问题。
  ②组织探究:针对预设或生成的学习问题,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尝试根据已有知识,讲道论理,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回答研讨的结果或存在的疑问。
  ③点拨引导: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抓住问题要害,使学生在渴求解释的心理下,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④目标检测:限时完成自测题,检查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当堂反馈。
  ⑤学习反思: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方法、升华认识,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能力飞跃。
  三、实施的价值
  1、教学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以往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学案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点题对应、学案导学,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有案可依,有法可循,有题可测”。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点”“题”结合,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案呈现,使课前有效预习成为可能,也为课堂高效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种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温习”这一连续的学习环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自然和常态,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有了可操作性。
  “四种形态”:“点题对应”使得学习不再是封闭的苦苦修行,而是在动态中不断生成,即在展示中交流、在点拨中提升、在纠错中落实、在开放中拓展。
  2、教学管理和研究实现统一
  模式开展,要求学校建立诸如“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组织实施体系。教务处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并形成管理制度和考核意见;教研组要加强学科规划,形成学科特色;备课组要发挥实施职能,积极备课,编制学案,组织实施。学校教学围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模式探讨、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从而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寻找到一个具体抓手。教学中,从“点”到“题”的质变,也促使教师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大大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课堂教学的自主、开放,也会驱使教师继续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知识修养,转变教学观念,这些都能促进教师业务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3、教学在减负中实现增效
  “点题对应”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趋明确化,师生教学更具互动性。整个教学流程实现了同一教学内容的三次学习:课前,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科书,完成预习题,尝试讨论题和训练题,是一次学习;课中,通过教师指导,纠正和完成讨论题和训练题,是一次学习;课后,回顾温习,纠错订正,更是一次深度的学习。由于学习重点、难点大都以问题形式在课堂上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也即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新课程不追求固定的教学模式,反之,教学一旦因模式陷入僵化,必将束缚其生动与活力。但模式也能发挥对教学的统领力量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基于‘点题对应’设想的学案导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对减负增效、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学习型组织建立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