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把中华传统美德落到实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工作。本人结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活动,向英雄人物学习,利用语文综合活动和评选“美德标兵”,展示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工作。我们上元中学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克己奉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等金字贴在学校大门墙上,时刻提醒全校师生,记住古训,崇德力行。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读书活动,发掘“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的美德
  “谦和好礼”“诚信知报”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每位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为此,班级广泛地开展了读书活动。每位同学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了名人名著,认真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好多知识,名人轶事,同时也发掘了“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的美德。例如学生在阅读《散步》一文时也大有收获。一家四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在回家时,围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是母亲考虑孙子的感受决定走小路,就这样一家四口人,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文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深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还有从“谦受益,满招损”“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名人名言中,学生也懂得了“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的美德。
  二、学习英雄人物,传授“克己奉公”“见利思义”的美德
  21世纪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英雄模范人物茁壮成长的时代。一次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了一篇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文中提到邓稼先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主动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乘船回国,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工作。在这以后的28年间,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的国防武器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处境。杨振宁先生谈到邓稼先同志为中华民族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时说道,邓稼先同志“完全没有私心”“人们绝对地相信他”。可见,邓稼先的“克己奉公”的民族义务感和责任感,“见利思义”的道德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深深地教育着学生。学生很有感触地说,这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地发扬光大。
  三、利用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领悟“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的美德
  领悟“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的美德,是我在语文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在九下语文教材中有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的内容,学生调查发现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喝完饮料乱扔空瓶,嚼过的口香糖就乱吐,吃不完的早点就乱放。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我发动全班同学,及时召开了《不能小看这一点》的语文综合活动,通过学生的讲演,小品、小合唱等文艺小节目的表演,学生深刻地理解到“勤俭廉政”的美德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我让学生再举些例子,他们滔滔不绝。最后班委会向大家提出倡议,表扬勤俭节约的同学,提倡“勤俭廉正”的精神,把喝完的瓶瓶罐罐收集起来,把卖掉的钱积攒起来,支持家庭困难的同学。从此,班级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的风气也越来越浓,大大促进了班风的转变。
  四、评选“美德标兵”,展示中华传统美德
  为了提高中华传统美德的实效性,我在班级开展了评选“美德标兵”的活动,其中,申报“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勤俭节约”“诚信待人”“勤奋学习”等奖项的同学较多。在班级评选中,陈宗仁同学不仅把自己“勤俭节约”的事迹写得翔实,而且把自己小学四年级用的书包展示给大家看,他被评为“勤俭节约美德标兵”;汪洋同学讲了自己诚信待人的事迹,他被评为“诚信待人美德标兵”……学生在评选中,又一次学习和理解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含义,我看到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中间生根、开花、结果,真是倍感欣慰。
  总之,学生在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学到了中华传统美德,更加懂得了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的道理,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中华传统美德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忠华.党史文苑,2010(8).
  [2]王晶.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吴亚军.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5(11).
  (作者单位 南京市上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40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