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总结了近年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环节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课程体系的 建设。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学校课堂为主, 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有一定时间的实验和实习环节, 但很少具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操作的实训条件,实验室建设主要是对相关理论做一些传统的验证实验, 很少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的生产实训。 和校外工厂( 公司) 合作的一些实习基地虽然能弥补校内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对学生训练的不足, 但工厂( 公司) 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 难以提供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模式方面,既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又要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因此, 我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更要注重实践型、技术型的教育。当前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以此为契机,将计算机引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已成为可能。
  
  1、食品工程原理单元操作及研究对象
  
  用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生产食品可以分为两类: 一
  是化学反应, 通常在化学反应器中进行; 二是物理过程, 在若干食品单元设备中进行, 单元操作用于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 其原理是相同的, 进行该单元操作的设备基本是通用的。单元操作按照其所遵循的规律分为如下五类:
  (1)以动量传递为基础理论的单元操作。如流体的输送、沉降、过滤、混合、离心分离、固体流态化等。
  (2)以热量传递为基础理论的单元操作。如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结晶等。
  (3)以质量传递为基础理论的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 干燥等。
  (4)以热力学为基础理论的单元操作。 如冷冻、加热炉等。
  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单元操作如干燥、结晶等同时遵循传热和传质的基本理论, 同时各单元均含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内容。为此, 学校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演示食品工程单元操作, 进行食品工程生产工艺仿真练习。
  
  2、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理论教学手段的改革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轻工食品类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通常可划分为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大教学环节。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食品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它涉及到食品生产中众多的操作和设备。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能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考察、理解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有如下教学特点:
  (1)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学生需具有高等教学、制图、物理化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
  (2)工程实践性强。要求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前,学生需到有关的食品生产工厂见习,以获得对于食品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感性认识与了解。
  (3)各单元操作过程互相独立。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
  (4)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
  (5)各种操作现象抽象,难于理解。老师授课时为解释清楚,需花费大量时间。
  (6)大量利用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记忆困难。
  在多媒体CAI教学中,相应各单元过程的各类型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结构利用立体图形或动画等媒体表示,既清楚而又逼真。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得到加强。多媒体CAI教学内容反复重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重演或反复播放。多媒体CAI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学生面对的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和枯燥无味的课本,而同时能得到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的刺激,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规律,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3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彻底打破学生跟老师跑、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往“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便于激发学生的教学质量。且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加强,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和利用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推动学校改革进程,促进课程的建设。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三项费用计划项目2003C70220)。
  
  参考文献:
  [1] 李功祥等.化工常用设备系列多媒体CAI的研制与应用[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57-59
  [2] 江小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 .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优秀论文汇编[C].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49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