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法已发生较大改变。但骤然改变的教学方法是使大部分学生手足无措。学生的学习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乍一实行让学生们自主性学习,学生会畏手畏脚、害怕犯错。此时,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逐渐转化角色,由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课堂主体变为学生,将他们分组进行探讨,自主学习,培养提高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86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随着世界的繁华,社会的风气也逐渐变得浮躁,学生的学习受到社会风气的浸染逐渐浅表化、庸俗化,亟待自主的探究性学习突破浅表学习的怪圈。语文学习一直被认为就是简单的学习汉字,中国人对于学习语文学科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迷之自信,这都是对语文的片面、狭隘、浅陋的见解。语文之所以成为万科根源,正是因为它的丰富渊博、复杂多变。学生应在这一学科,认真学习,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等都属于探究性活动。深化学生对语文的了解,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探讨性解决、深入学习。
   一、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为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进行分组,实行小组制探究学习,明确任务分工。小组先明确学习的内容,再进行课前探究;提前预习,制定好探究计划,并进行交流,提出表达疑问,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对于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疑问,制定好探究计划,在课堂学习时进行探究解决。课堂讨论时,积極动脑,解决预习时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多种思维,多条线索,拓展探究空间,调动学生思考的活跃性。组内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轮流发言,建立依存关系,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重难点进行着重讨论,例如《变色龙》中的契科夫营造的主人公形象,对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拓展新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提供发展能力的平台。定期轮换发言人,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无形中发展了学生口头写作的能力。从长远来看,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生主人翁角色,融入集体,不仅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由讨论,面对一个相对熟悉的集体,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不再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而是融合他人想法,形成更加全方面、多方位的思维。
   二、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体性
   明确课程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教师布置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小目标,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根据目标展开学习。学生明确目标后,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并完成所制定的学习规划。例如《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的诗,面对诗歌体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作者的作品中包含了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了解作家生平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其次定主旨,本诗的主题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再次,找意象,例如诗中的“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了解了相应的知识之后,诗歌的深层内容更便于理解;最后,品风格,掌握诗歌表层和深层意思后,可以提高探究层次,品鉴作者的作品风格。归纳总结作者的风格,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王家新的作品,便有了规律可循。学生自主制定的目标便有动力去完成,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就会发挥才智、寻找帮助、积极思考去解决、去探究,完成课程的基本学习后,复习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认知到自主探究、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内化到认识结构中是最为牢固的。
   三、营造探究情境,深化学习能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学习,可以虚构情境,使学生探究。例如《童年》中使学生代入式探究,将自己代入到高尔基,如若自己是高尔基,面对艰难困苦、悲惨境遇会怎样应对。再如《骆驼祥子》节选,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其他情节,选取经典情节进行情景剧表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旧北京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引导其探索深究课文的结构,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有所疑问才有所进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培养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求知欲,进而对课本进行深层探索,使学生体会探索性学习的喜悦与艰辛。创设悬念情境,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如果没有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结局会怎样?通过设置疑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由讨论和开放性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思维活力,开拓创新学习内容。例如《羚羊木雕》的鉴赏,可能会从结构、线索、表现手法等方面探究课文,但教师可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敢于从偏门入手,探究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从此出发探究作者写作技巧,为以后自己的写作汲取营养。
   根据所学知识,打破传统条框、不惧权威,在所学基础上探索新的规律和新的学习方法。鼓励创新并不是完全推翻前人经验,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角度去学习、去认知,从而获得新知。怀疑一切,抱有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不断开拓、不断发展。鼓励学生对待既定的学习内容不必拘泥一隅,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创新的思维系统,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这一学习模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点是培养他们这种学习的理念,在遇到问题时,脑海中会呈现有这种学习模式,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探究。形成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使学习具有多元性、深层次,多维科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贴近实际,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突破自我,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调动教学活力,改变教学教条的现状。别出机杼,灿烂生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2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