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语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只有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让他们掌握方法,主动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法”上下一番功夫,将会改善徐盛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
   关键词:学法;兴趣;预习;阅读写作;指导
   一、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的情况下,学习态度问题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首要问题是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所在,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联系起来。再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取得成绩,就必须对所学的东西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学会预习
   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死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还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地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1)粗读,整体感知。粗略阅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的词语,也就是自己把握不准或完全陌生的词语,然后查字典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或解释。并且读完第一遍后,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从而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细读,问题研究。细读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画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或重点叙写的部分用问题形式反映出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一带而过,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重点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解决。
   (3)回读,总结反思。再完整朗读一遍课文,将预习的成果系统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如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为什么这么惹人笑?”“孔乙己为什么要留着长指甲?”“一群孩子为什么要哄笑?”“是什么导致孔乙己这样的结局?”如此追问可以让学生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
   三、学会听课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饭,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上,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動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得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一学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样记”得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选法提炼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四、学会阅读与写作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可以把两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除了在学校的固定阅读和作文训练,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因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材积累大部分来源于课外。要学会合理分配、充分运用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段落,触动你心灵的地方都要及时做摘抄,并写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它会具有这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要注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说这篇文章用到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者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要在读书笔记中体现出来并在以后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再一方面,阅读时要学会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作者,面对这个题目我应该如何来写。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周周记和摘抄的机会,将优美文段和自己在阅读时的思考记录下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