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锻炼的认识,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锻炼能力;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一、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1.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学习和工作的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要,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兴趣。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当今体坛新动向、新发展。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既感兴趣又有锻炼价值的教材,如武术、舞蹈、健美操、球类等。在安排教材时也应考虑季节的变化,如耐久跑应安排在秋末或冬季,器械体操应尽量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天和秋天。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体育教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如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的调控,对动作的自我纠正等,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施“自主锻炼”教学法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赖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在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自主锻炼”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允许学生在“自主锻炼”时间内,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的方法,教师统筹安排给予技术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
   三、张扬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锻炼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这已是一个共识。现代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去活泼地学习、思索、创新。如笔者上八年级体育课时曾遇到这么一位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练习,这位学生跳一次后,在着地点做了一个记号,接下去跳过这个记号,高于前次远度,划一个记号,十次为一组。他一个人练了许久,我观察到了,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讲: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每一次都想跳过记号,每一次都争取进步,越跳就越有劲,就越跳越远了。我想,学生这样正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鼓励”、“自我创造”。学生自己探索出练习方法,发挥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自己得以进步,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
   四、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掌握技能的快慢和程度上,应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接受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挥创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指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体味成功的愉悦,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阶段性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外在的。教师在评价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并重,注重外在与内在的评价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面向全体师生,適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与爱好的不同需要,真正落实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