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通过持续的教学策略优化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方法包括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情境和授课方式、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077-03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抑制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持续的教学策略优化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學语文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看来,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生拼音识字和课文背诵,这种教学观念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机械化,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输和普及,忽略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1]。同时也导致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过分注重小学生的拼音、识字和课文背诵能力,过分注重小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二)忽视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与社会和学校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语文与小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味地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将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三)没有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教师单向的教学活动,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向小学生传输语文知识,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反馈,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颠倒了教学主体的地位,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一些教师意识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没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综合体,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特征,更是人类思想的传承。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部分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的思想传承。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课堂缺少互动交流环节,或者是互动交流流于形式,互动的问题机械又无趣,很难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语文素养。随着课堂中多媒体工具的普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但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当,一些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只是匆匆走过场。
  (二)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准确
  语文课教学能够体现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过程,语文教师需要依据一定的语文知识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境,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解读教学知识[2]。当前存在部分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不高的状况。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解读和领悟教学内容,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概况、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价值观,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教师没有准确估计学情
  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情特征,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把握不清,就不能很好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从而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更应该多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作者情怀和价值观的理解属于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对小学生的教学要做到有所取舍。
  (四)教师课堂点评不够深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点评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的鼓励。教师的课堂点评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也不能言过其实而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的课堂点评和学习情况评价要做到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尽可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全体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习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在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好奇、顽皮、爱动的学情特征,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小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安静学习,这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情特征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我检测和自我激励的习惯。其次,语文教师要将语文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最后,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广泛阅读语文读物,扩大学习视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优化教学情境和授课方式
  语文学科包含对实际生活的感想和领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小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备课阶段,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情特征选取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教学情境,同时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3]。教师要根据情境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鼓励小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通过思考和合作最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游戏、儿歌等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课堂主动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要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空间,通过深入的课堂点评来鼓励学生,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彻底摈弃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教师在小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应有效地引导和答疑解惑,培养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问题意识[4]。教师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给小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間,为小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供机会和条件。
  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语文教师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无法有效地满足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要求语文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小学生学习为课堂的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高每一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小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同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多样化和丰富化,通过实践环节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5]。一方面,教学实践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持续的课堂教学优化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克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课程标准把握不到位、文本解读不准确、学情估计不准确、课堂点评不深入”等种种问题,通过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情境和授课方式,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一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沥.初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学周刊, 2018(10):131-132.
  [2]陈红玉.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 2018(2):200+199.
  [3]邵晚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8(7):52-53.
  [4]张开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学周刊, 2018(6):74-75.
  [5]梁素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 2018(3):124-125.
  责任编辑:石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6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