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分析与使用情况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到九年级“阅读材料”对南平地区的来自初中的50位教师,150位学生做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阅读材料”选材的合理安排,探讨“阅读材料”价值的合理体现。并就教材中存在的些许不足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使“阅读材料”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所用。
  关键词:阅读材料;初中;人教版;问卷调查
  一、 引言
  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材料,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学材料,而“阅读材料”又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因此,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人教版初中的“阅读材料”短小精炼,集历史性、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有涉及数学史、与生活相关的、与学科融合的等。有些“阅读材料”是课堂知识的拓展,有些“阅读材料”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教材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它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學生视野,深化了数学知识,使“阅读材料”更好地为学生所用。
  二、 “阅读材料”按取材来源分类
  通过对六本教材的统计,结果共有28篇阅读材料,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数学外史”有8篇,“数学内史”有7篇。“来源于现实生活”有4篇,“应用于现实生活”有5篇。“与数学的融合”的有6篇,“与物理的融合”有2篇,“与地理的融合”的有1篇。其中有一篇名为“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同时归于“数学外史”与“与数学的融合”,两篇名为“‘方程’的史话”与“圆周率π”同时归于“数学外史”与“数学内史”,一篇名为“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同时归于“应用于现实生活”与“与数学的融合”,一篇名为“黄金分割数”同时归于“数学内史”与“与数学的融合”。其中这一版本中与学科的融合仅涉及与数学、物理、地理的融合,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三、 “阅读材料”按知识分布分类
  统计发现,人教版七年级“阅读材料”中“课堂知识延伸”有6篇,“课外知识拓展”有6篇。人教版八年级“阅读材料”中“课堂知识延伸”有6篇,“课外知识拓展”有3篇。人教版九年级“阅读材料”中“课堂知识延伸”有4篇,“课外知识拓展”有3篇。表中课堂知识延伸主要指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如“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全等与全等三角形、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旋转对称性”等。课外知识拓展与课堂教学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诸如一些数学史、物理、地理方面的课外内容,如“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杨辉三角”等。由表2的数据可知,随着年级的增加,从数量上看课内外的知识都有所减少,且课外知识拓展部分的减幅相对较大。
  四、 对“阅读材料”调查结果的反思
  (一) 编者应该多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
  问卷调查显示70.1%的教师觉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好用,80%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感兴趣。可见教师与学生都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重视。的确,学习数学就是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学会学以致用,学生比较喜欢学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这类“阅读材料”较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喜欢教学这类的“阅读材料”。因此我认为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多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
  (二) 教师上课应该挑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来讲评
  比如九年级上册第21章的“海伦-秦九韶公式”。这则“阅读材料”通过对秦九韶公式变形得出与海伦公式一样的结论,总结出通过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该则“阅读材料”中的公式变形有一定的难度,而结论又是之后求三角形面积可以运用得到的,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演算与讲评这则“阅读材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则公式,在今后的三角形面积计算中能够得心应手。
  (三) 学生应该多花点时间在“阅读材料”上
  像数学史之类的“阅读材料”,教师一般上课很少花时间去讲评,学生们应该自己课后花时间去阅读这些“阅读材料”,这样方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
  五、 对教师如何在课后教导“阅读材料”的建议
  (一) 将“阅读材料”创设成教学情景
  (二) 将“阅读材料”改编成研究性课后作业
  (三)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参考文献:
  [1]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林建群.解读初中数学课本阅读材料及教学对策[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9,3(4):55-59.
  作者简介:
  刘甜,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