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的发展引起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素质成为现代医学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优化人文素质课程、重视人文实践能力培养等措施,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198-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就需要更多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全方面融合发展的医学人才。各级医学院校更应该重视和做好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也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结合本校实际做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一、重视现代医学教育理念
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它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医学和人文相融合的良好体现。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必须与人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医学价值的最终体现是其人文价值。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涵盖了七个领域60条具体要求,其中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沟通技能等提出的要求,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在凸显人文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研究明确了方向。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也要有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各级医学院校在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人文实践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优化人文素质课程教学
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医学院校在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要有相应的改变,特别是要把人文素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所以人文素质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重要的地位。人文素质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成为必修和选修类别。不仅人文课程要有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也应该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打破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壁垒,做到医学和人文相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要适时融入人文教育,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的力量。优化课程结构除了要打破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壁垒,也要在课程内部处理好理论讲授和学生人文實践的关系。在某些知识点和社会医疗问题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研究式学习,在讨论中拓展人文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精选授课内容。课程的讲授离不开对授课内容的精心选择,授课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地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就是授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年龄精选授课内容。如同一门课,针对临床、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的案例要有所区别,有针对性。结合地域文化,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殊性组织授课内容。社会是动态发展的,医学教育也是如此。如在医学史课程中,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可结合假疫苗事件,讲解疫苗的发展、代表人物、假疫苗的危害和产生的不同层面的原因等,通过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有助于反思当今医学发展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三、提升教师能力
面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优化课程和精选授课内容的各项任务和工作,教师的能力提升必不可少。
1.丰富知识储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与科技紧密结合。科技让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让医疗服务更为快捷和多样。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如医学伦理、信息安全等。教师要随时“充电”,关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医学专业教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要深入医学内核,寻找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医学和人文紧密相连,它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无论是药物研发、手术器械设计还是心理治疗,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不是疾病。所以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不是教师讲授的唯一内容。人文课程教师也不能脱离医学谈人文,否则就会成为空谈,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无论是医学专任教师还是人文课程教师,在知识领域方面都要积极拓展,相互补充,提升知识储备。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注意总结教学方法,发扬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用“填鸭式”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不受排斥,才会让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所以,教师要改变单一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讨论、汇报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人文精神的不同领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而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听课和观摩,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教学实践和比赛中锻炼和提高。
四、重视人文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虽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它不能涵盖学校教育的全部,也不能全面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基地建设和第二课堂是医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1.加强基地建设。课程教学在理论层面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课时的原因受到限制。实践基地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笔者所在的高校,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训班使用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系列教材,包括人文医学、医患沟通、病史采集、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等教学内容。采用理论授课、视频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沟通默契大考验、实况录像回放、学员谈体会、老师点评等手段和方式,以达到让医学生提高医德认识、掌握人文医学知识、强化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此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2.重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仅是医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环节,也为医学生提供了大量人文实践的机会。在第二课堂,医学生与人主动交流、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实践的过程。人文实践不仅让理论得以验证,还加深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仅习得知识、经验,还提升医学生动手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此外,第二课堂可以结合医学开展人文主题的多种活动,已达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如世界卫生日、国际护士节、全国助残日、艾滋病宣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敬老日等。组织医学生到相关机构展开宣传和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素质。一些医学生社团不仅获得校级优秀社团的荣誉,甚至还在市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医学生参加医学技能和艺术类比赛,不仅获得省区级奖励,甚至在全国大赛中也取得好名次。这也正是医学和人文相融合教学效果的体现。
五、小结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每所学校的实际不同,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会有差异。本校通过强化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优化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提升教师能力和重视医学生人文实践能力培养等手段和方法,从理论基础到实践能力、从学生到教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等多方面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尽管有不足,但从未放弃过思考和实践。社会在进步,医学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医学院校只有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照权.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华夏医学,2016,(2):150.
[2]牛磊磊.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其教学,检验医学教育,2012,(3):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