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社会公平的实现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基石,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在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构建测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體系,以广西为例,实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剖析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顺应精准扶贫的大趋势,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防止出现义务教育的“低度均衡”。
  关键词:精准扶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90-03
  一、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是当下义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西相继出台政策意见的动力源泉,广西选取部分县区开展义务教育的学区制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建设工程,首先为农村的乡镇中小学校配备全新课桌椅,基本实现广西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人人都有新课桌椅”的目标;其次对农村的骨干教师、教学点教师、农村相对稀缺学科的教师以及民族聚居地区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推动教育公平。
  (一)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气象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面对偏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欠佳的现状,广西出台全面改善贫困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相关政策,自治区联合中央实施四个专项资金项目,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配备多媒体设备的中小学教室达到1.9万间、校园网络建设校数为366,计算机教室共计1974间。除此之外,广西区还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开齐开足国家标准课程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等教育改革项目。
  2.教师队伍日益强大。舒尔茨在1990年提出,人力资本的缺乏导致贫困地区的落后。师资力量的雄厚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为壮大教师队伍,广西区以公开招聘考试的方式挑选中小学教师,最终聘任中小学教师共16286名。偏远贫困地区专任教师不足的现象一直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培养农村小学的全科教师时给予政策倾斜,招募优秀的退休教师支教乡村,聘任664名已经退休的优秀教师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2017年广西实施了“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等培训教师的项目,一共培训教师12万人次,整体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同时,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培训和管理教师。
  3.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果。李明水、王育春等(2013)认为一个地区教育程度与贫困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低的地区贫困发生率要远高于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沈红、周黎安(1992)指出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选择受到援助学校的标准,加强薄弱的学校支援建设,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政府实施教育帮扶八大计划,2017年受到资助的学生共计292.12万人次,各类资助资金高达46.10亿元;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5年免费教育;农村义教学生营养改善项目覆盖42试点,约有112.48万学生从中受益。
  (二)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教育经费不均等。2016年,广西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两项上城镇初中分别比农村初中高769.90元/(生·年)、562.13元/(生·年)。广西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上城镇小学分别比农村小学高83.48元/(生·年)、391.30元/(生·年)。从2013年到2016年初中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小学城乡差距先减少后增长,这可能与2014年广西教育改革发展有关。农村基础教育一直薄弱于城区基础教育,现阶段均等的教育经费分配不足以打破原有的城乡不均衡,唯有在农村地区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才能改善城乡不均衡的现状。
  2.城乡师资条件差距很大。2013—2017年广西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均呈下降趋势,城镇的生师比高于农村生师比。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初中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不均衡,农村地区初中教育发展与城镇初中差距较大。农村小学只有少数专任教师属于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其他属于专科及以下学历;初中部分,农村教师各级别的学历占比都低于城镇。在教师年龄上,城镇教师比农村年轻化;初中城乡教师年龄结构差距不大。教师职称方面,小学部分中学高级城乡比较大,初中部分整体城乡比偏高。
  3.城乡教育资源质量差异明显。完善的办学条件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地区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2017年,在办学条件上,小学和初中都出现农村反超城镇的现象,但基础设施的完善不等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远低于城镇,城镇中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从当下比较热门的择校现象就可得知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择校问题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应缩小学校间的发展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苏金燕(2006)采用教育均衡/公平综合指数衡量教育公平的发展状况,其中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下设四个城乡公平指标,讨论小学教育经费、初中教育经费的城乡公平,还引入小学和初中部分教育经费区域公平来讨论教育公平。王善迈(2008)从受教育权和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群体间教育四个角度构建了一套评价教育公平的指标体系。本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首先深入了解教育均衡的相关理论内涵,综合分析教育均衡特征,选取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在对当前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本次研究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教育机会、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下设13个二级指标,主要有入学率、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生均教育经费、学校建设、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化、教师数量结构、班额、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骨干教师、教师培训;二级指标下又细分为19个三级指标。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依据数据的可得性与完整性,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的数据计算指标的差异水平。本文选取差异系数来计算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各项指标的标准差(小学/初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小学/初中)
  其計算公式表示为:CV=(S/X)
  X=(X1+X2+…+Xn)/n
  S=[(X1-X)2+(X2-X)2+…(Xn-X)2/(n-1)]1/2
  公式中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全区平均数。X1指第一个市的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值,Xn指第n个市的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值,n指市的总数。差异系数与均衡水平呈反向关系,系数越大均衡水平越低。
  在对广西14个市的数据进行差异系数计算的基础上,依据每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总,得出广西区义务教育均衡系数为0.5024,广西在省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但是不排除部分县域仍然存在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三级指标中的部分指标差异系数比较大,随迁子女在校生数和大班额数量的差异指数为大于1,留守儿童在校生数、体音美器材配备达标校数、建立校园网校数、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量、县级骨干教师数量和接受市级及以上培训教师数量的差异系数大于0.5,数据上的不均衡显露出义务教育的薄弱之处,唯有在这些不均衡的薄弱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才能实现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义务教育均衡。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一)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最终目标,均衡并非追求平均主义,而是以缩小差距为目的带动整体的发展,鼓励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精准扶贫背景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担负着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职责,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上与中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差异较大,即便在西南、中南11个省份中,广西的教育发展程度也有待提高。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目标为基础,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广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城镇化发展引起人员的流动,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镇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面临以下难题:公办学校入学门槛多;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较高,加重经济负担重;参考难,升入普通高中机会少。
  首要解决的是入学难,通过户籍制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教育模式,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数量,及时公布学校的学位供给信息,引导大家合理的选择学校,避免拥堵现象;针对随迁子女中因教育致贫的同学进行专项补助,减轻在民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的经济压力,实现了义务教育多样化办学。受制于高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当地户籍学生的高考利益问题,随迁子女无法参加流入地的中考,当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之后,可以允许有居住证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保障他们入学考试的权利。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农村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仍是一个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教管结合,既教读书管成长又要给关爱。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照顾学生生活的双重任务,农村本就缺专任教师,教学压力和照顾学生日常生活加大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分散教师精力,使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应该为寄宿制中小学配备专业的生活老师和后勤管理人员,在教师编制上应稍微放松,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三)均衡配置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杜绝浪费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的均衡发展。广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程,这些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施,在师资这一块农村地区仍旧比较薄弱。农村地区生均占地面积大,但是缺乏专职的体、音、美等教师,农村学校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却缺乏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专任教师,导致教学设备的闲置,出现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硬件上的城乡均衡需要软件上的匹配,否则不仅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均衡,反而会导致资源浪费。过度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匹配师资力量只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义务教育的均衡不能为了均衡而均衡,均衡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提升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减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使所有人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追随“互联网+”大趋势,实现信息化教育
  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必须使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在技术上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的绝对公平,破解了民族地区城乡中小学之间优质教学资源配置失衡的难题。有必要基于农村小学的现状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首先要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和办公用机,完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施;其次是农村网络一体化的建设,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设施的效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往往是重建设轻应用,重设备轻人才,教师必须拥有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才能通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提高其筛选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对教师进行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养其信息化教学理念,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打通城乡中小学教师互联互通的渠道,打造宽松互动的学习沟通环境,以城带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与精准扶贫融会贯通,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的同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贫困家庭学龄子女状况、接受教育子女状况、教育变动状况,做到实施监控,及时给予救助。精准识别经济贫困生、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单亲子女等弱势群体,明确其贫困的原因、程度,做到差异化扶贫。分析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年龄层次、学科配置等情况,合理配置贫困地区教师资源,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扶贫对象建立数据库,追踪、监测、评估其学业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就业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扶贫的项目、资金、政策等。
  参考文献:
  [1]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4):66.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厅2017年教育工作绩效展示[Z].2017-12-10.
  [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2017年“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工作自查报告的公示[Z].2017-12-18.
  [4]李明水,王育春,等.要重视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J].当代贵州,2006,(19):31-32..
  [5]沈红,周黎安,等.边缘地带的小农——中国贫困的微观理解[M].人民出版社,1992.
  [6]周金燕.我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建立[J].教育科学,2006,(01):13-15.
  [7]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93-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