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对三峡大学机械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适应于“双一流”“新工科”背景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育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为三峡大学机械类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提供教学管理保障。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15-02
一、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 Centre)”“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nsurance,CQI)”。
当前,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为标志的“新工科”,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理念的提出,使得地方高校传统工科机械类专业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由此,以新工科理念为契机,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为引领,探索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极其必要的。
二、教学管理现状
三峡大学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专业。
2017年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开展并实施了2017级机械大类招生,探索并适应大类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机械类在校生人数1200人;专任教师75人,教授、副教授5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7%;博士6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81%;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84%;外聘教师17人。
三、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对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对优化教学资源的要求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目前,高校已开始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1],课程质量是决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2],目前,传统课堂仍占主角,要更多地引入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此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所辐射的高水平教材或“互联网+”教材的使用、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式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增加开设数量、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充分利用等以生为本的方案、措施和制度需持续优化。
(二)“产出导向”理念对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要求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毕业要求,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将OBE理念分解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质量保障、评价反馈、毕业生专业满意度调研、就业市场调研、企业用人单位调研、校友反饋调研等各个环节,以上诸环节要求形成完整的闭环。
(三)“持续改进”理念对提升教育全过程管理的要求
教育全过程管理涵盖了本科教学从招生到就业的全部过程,而持续改进的理念需要渗透到育人全过程中,即顶层机制的持续改进、质量的持续改进、评价的持续改进和管理运行的持续改进。具体涉及到提升哪些管理内容,则可细化至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六个一级指标: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材料。
四、教学管理的改进路径
我校机械类专业以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机械大类招生培养为契机,遵循工程教育对学生能力、素质和修养的要求,建立以“机制、理念与发展”为框架的管理模式,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过程跟踪、程序监督、结果评价、目标达成与反馈建议等监控评价体系。
(一)重新架构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重构模式。按照“机制、理念与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学院的本科教学管理模式予以进阶式升级。机制解读为机构和制度;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永恒的主题。第二,完善机制。由学院党政牵头,建章立制,成立机构。对现有管理办法予以全面梳理,并依据认证举证要求,修订、补充或完善各类管理办法。重点关注两个机制的建立,即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3],从而为认证举证提供内部质量监控保障和外部质量监控保障。第三,任务落实。全员参与,工作专班协同各系(部)、实验中心、教学办公室及其他行政科室,将通用标准中的指标任务逐级分解,做到资源协同,信息互享,数据完整,档案齐全。
(二)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产出和实际成效,坚持全体学生共同达标、以持续改进来促进质量不断提高[4]。首先,顶层设计。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水利电力特色的以“双服务”为面向,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本科高级专门人才。以此作为顶层,分解出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基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生成毕业要求达成度矩阵;围绕支撑毕业要求,课程组织教学实施。其次,课程教学。课程的设置、学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紧密联系的。再次,管理运行。管理运行的主体可覆盖学校、学院、系部、专业、课程群、教师、管理人员等多个层面;管理运行的客体可覆盖专业(学科)建设、行政运行、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条件改进等多项内容。
(三)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学院建立了以教师、在校生、近5年毕业生、校友及用人单位为核心“思维主体”的复杂动态系统,通过访谈研讨、问卷调查和跟踪反馈等形式,构建了学生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对专业达成度评价体系、校友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和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将课程达成评价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应用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资源与教学保障的持续改进中,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质量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和质量改进完善机制。
五、结论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目前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唯一途径,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我校机械类专业为适应当前“双一流”和“新工科”工程教育新环境,不断深入探索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日趋完善教育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分层次+模块化+多样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过程跟踪、程序监督、结果评价、目标达成与反馈建议等多维监控评价体系,为我校培养和输送具备工程师职业能力素养且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教学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强,蒋喜锋.学生学习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2,(7):77-81.
[2]杨同毅.关于大学课程建设目的和课程视野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4,(10):53-61.
[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Z].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2018.
[4]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