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分层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是创业培育的主力军,创业教育追求知行合一,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自编问卷针对在杭高校进行抽样调查,运用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做出基本评价和相关性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业能力;分层调查;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41-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兴趣为导向,以创意为起点,以体验为动力,希望通过良好的创客教育和自我满足的创造方式,将大众群体中蕴藏的巨大创新力挖掘和释放出来,这对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和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高校大学生为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有想法,能创新,喜欢接受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信息复制与传播的边际成本递减;产业变革给大学生带来创新创业的机会;政府和高校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落地等系列因素叠加,让创业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面对市场,大学生不仅需要激情,还需要将创意创新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创业者更要把握市场机会,构建盈利模式,降低创业风险,才有可能成功创业。纵观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然风生水起,然而大学生创业力量薄弱,存在诸多问题。①一是对创业教育理解不到位,对其内涵的理解偏向于培养成功创业者,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功能。二是创业教育受益面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科技小发明,而是培育学生从初学者,逐渐成为实践者、创新和引领者,最后培育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引导创业意识的人。三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广泛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失最严重的就是实践教育。还有师资力量缺乏,高校创新师资力量雄厚,而创业实践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学生将创意变成符合市场需求产品的经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资源,构建基于实践论的培育大学生创客的路径,培育优秀的大学生创客,是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课题。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根据新的研究提出,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产出是创业能力,而创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知识维度,包括机会识别、开创新企业以及企业运作过程、创业过程、创新与创造、创业伦理等;二是技能维度,包括计划、组织、管理、领导、谈判、风险控制、团队与个人分工协调等;三是态度维度,包括独立、创造与想象力、好奇心、自信心、事业心、宽容失败等。根据上述研究选取共识指标,编制相应问卷。问卷发放借助学校相关创新创业学院教师、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预先进行电话联系,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现场填写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回收。
  杭州作为国内新晋升起的“创业硅谷”,创意创新活动层出不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学校类别分双一流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高职高专等3类,每类2所,共计6所高校。每所高校抽取样本80人(文科和理工科各40人),调查对象是大二到大四年级的学生。回收问卷781份,问卷回收率为67.2%,其中有效问卷748份,有效问卷率为66.8%。
  三、调查结果与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能力普遍有待提高。理论层面,大学生创意的可塑性较高,是深挖专业与实践潜力和磨练耐受力与意志力的最佳时期。调查结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深入程度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亟需关注。这就需要各类高校进一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探明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整体平台搭建
  高校是大学生创客培育的主战场,高校具有包括场地、设备、材料等实体资源;也有专家教授、创客导师、设计服务和知识产权咨询等高端智慧资源,已经逐步构建成了创业社区,有条件进行“专业创意—创新实践—创业苗圃”三层级实践培育计划。一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科实力,开设专业创意创新类课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二是扶持各专业学院级创客空间和创客工作站的建设,调动专业学科教师积极性共同培育创客。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科工作室、创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创意实践平台,建设专业与创新创意相融合的创客空间,让有想法的大学生有试错平台。目前,高校已经实现了二级管理,学生在各专业学院管理。三是在学校众创空间内提供学院创客实践和展示平台,给予每个学院一定的空间,让各学院从创客工作站中培育的优秀创客进驻,在众创空间内进行创业苗圃的孵化。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分类培养
  分类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不同学校类型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创业能力的针对性培养方面也不一而足。如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某些学科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方面成效显著;而某些文科艺术类高校则在培养文创型人才方面颇具特色。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优势与专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创业能力的理解与感悟也不尽相同,只有针对学生个体能力要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培育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产业链合作式创业教育培育
  产业链合作式创客教育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体。高校提供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创业者,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创客空间、经费和产业链支持,投入资金无偿资助创客进行创业实践,并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运营公司管理,为大学生创客提供专业服务,打造新型的“校企合作+互联网”人才培养平台。众创空间充分结合了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行业企业在产业链、场地设施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势和运营公司在创客培育和创业孵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创业者的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创业服务需求。
  (四)其他
  同时创业能力的人口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创业者所具备的敏锐、持之以恒与大胆试错等能力,均有其形成的素质基础。创业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是创业者自身素质之一,主要指创业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经历等。
  性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除“沟通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之外,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整体及各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并不强调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学生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学生不会通过该教育方式认识性别的差异。女生往往对沟通交往能力的自我评估高于男生,而男生则在动手操作与统筹分析方面优于女生;专业方面:数据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自我约束能力方面差异并非十分明显。
  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差异性提示我们,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热潮的广泛开展,不同专业的认知角度、学生的知识背景乃至思维方式的不同,都將在学生创业能力的表现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
  ①高桂娟,韩德丽,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高校为例[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31.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刘燕楠.众创时代高校如何革新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41-46.
  [2]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4]张睿,潘迪,张雨.大学生创客教育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89-94.
  [5]李远煦,黄兆信.从“融入”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合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77-81.
  [6]张义玲,蒋肖波.高教园区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J].经营与管理,2015,(06):149-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