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朗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本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文本大意,感悟到文字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还可以与作者实现情感对话,增强其情感体验。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指导学生朗读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比较朗读、角色朗读、竞赛朗读、读写结合朗读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对策;比较朗读;角色朗读
  所谓的朗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地对文本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大意,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此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其语言知识储备。我在高年级朗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利用以下形式对学生加以指导。
  一、 比较朗读
  比较朗读是指在朗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加深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以此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文本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替换词句这一比较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词汇运用下的语句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不同词汇的含义以及其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以此在新旧词汇的反复对比朗读中加深对作者所使用词汇意图的理解。以《白杨》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哪儿需要它……”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在文本中,作者为了深刻地展现出白杨树高大挺秀和适应力极强的特点,使用了“从来”“哪儿”等词汇进行描述。我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将“从来”替换成“本来”,将“哪儿”替换成“这儿”。“白杨树本来就是这么直,这儿需要它,它就在这儿很快地生根发芽……”在第一遍朗读中,学生会觉得替换后的词汇读起来不是味儿。再次阅读原文内容和替换后的内容,学生会体会到“从来”相较于“本来”,其语气更为强烈,更能说明白杨树的身姿一直都这样的挺拔,从来没有改变过。而“哪儿”的语气也比“这儿”的语气更强烈。“这儿”仅仅能表明白杨树能在这一地方快速生长,而“哪儿”则能表明白杨树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快速生长,如此更能体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的比较朗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从词汇语气中加深对白杨树品质的理解,还可以深刻地感知到作者对白杨树浓浓的赞叹之情。
  二、 角色朗读
  角色朗读就是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立足文本内容及其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按照文本内容在语言、肢体动作等的配合下带有情感地将文本内容诵读出来。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角色朗读深受学生欢迎,其可以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自由创作,自由表演。我一般会在寓言故事、小说等体裁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运用分角色的方式进行文本朗读。以《将相和》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其划分为了三幕。以第三幕的负荆请罪为例,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旁白、韩勃、蔺相如、廉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文本中语言文章的描述来想象当时的场景,并将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之中。比如有一组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扮演蔺相如的学生在课堂中走来走去,而韩勃匆匆忙忙地跑进来,紧张地大喊:“大人!大人!不好了,廉颇将军来了。”而蔺相如则茫然地问道:“什么,廉将军来找我了。”……在这样生动的表演中,学生可以在动作和语言的结合下,将韩勃的紧张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而在蔺相如得知廉颇找时候,会将其奇怪展现出来,在见到廉颇的时候,又将其讲礼仪展现出来,在听到廉颇要求自己抽打自己的时候,会将蔺相如的吃惊表现出来……在这样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角色对话给予关注,还会探寻对话背后所包含的原因或情感等。比如,为什么韩勃会紧张地对蔺相如说廉颇来了呢?因为廉颇一直对蔺相如有意见,韩勃害怕廉颇是上门寻事的,由此感到担忧。如此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其表演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竞赛朗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为了给朗读教学增添乐趣,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采取竞赛的方式,为学生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朗读游戏参与走自主地将文本语句的语调、语气等读出来。以《黄山奇松》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对“黄山松千姿百态……更加秀美”这句话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学生对“或”加重了语气,有的小组学生则语气缓慢地读出“或屹立,或斜出……”,在不同的语气对比中,我组织学生选出读的准确的一组,并给予奖励。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朗读的方法,还可以树立起竞争意识,一举两得。
  四、 读写结合朗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之初,会引导学生先自主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借此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但是,就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所选取的内容中有一些篇幅较长,或者内容较为繁琐,学生往往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会立足文本内容的特点,在读写结合原则指导下,利用朗读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本的發展脉络。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利用多媒体为其展示了这样的填空内容:雨水虽然( ),但是因为它没有( ),也没有( ),所以( )。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比较、分角色等引导学生朗读文本,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12,114.
  [2]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4):244,246.
  作者简介:
  杨特林,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9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