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华学霸×陈彦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刷题
  刚上高一时,班主任便拿“三年一盘棋”说事儿。耳背都要磨出薄茧了,但并不以为然。
  一直到高三毕业后,我再咀嚼老师的话,才觉得很有道理。在老师看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考就是一盘需要堆砌三年,不懈努力而下成的大棋。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环环相扣,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得稳。而我还有自己的理解,无数人共下的一盘棋,你必须有自己的战术,寻找最佳的棋路,你才能取胜。
  刚入高一,我便遭遇了数学和物理成绩的滑铁卢,惨淡的成绩把我的年级排名死命往下拽。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得想想法子。我看了下周边的同学,大多采用的是题海战术。于是,我也打算试试。题刷多了,总会有用的吧。
  我买来几摞厚本题册,誓要与数理大战三百回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我真的真的刷不过来啊!直到现在,我还偶尔回去翻翻当时的那些题册,那些大片大片的空白中零星的墨水痕迹,在控诉我的浅尝辄止。
  我还是要狡辩一下,不是我不愿意努力刷题,而是我发现刷题效率实在不高。
  题海战术,自然需要做很多很多的题来堆了。一道又一道, “唰唰唰”地过去,很有成就感,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给感动到了。
  到底收获了多少?恐怕这个问题需要好好问一下自己了。
  有的人是经验学习型,所以他们能在刷题过程中,一遍又一遍,不会的题,从不会到会,不熟的知识,从不熟到熟,我很羡慕他们。熟能生巧的方法,从量变到质变,天然就适合他们。所谓见多识广,见的题多了,他们也会遇到很多新颖题型,见到相同考点的多样考察方式。到了考场,和这些新的题型和新的考察方式见了面,也就不会心慌意乱了。
  我们隔壁班就有一位神人,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题全部刷完了,最后获得了201 8年重庆的理科状元。对于这类神人,我也只能顶礼膜拜了。
  题海战术实在和我犯冲。我做完一道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思路又应该是什么,同一类型的题是否有套路,总结之后,再把这些记下来,运用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对我来说,错误比正确更重要,那些错误的题,可都是我下一次的提分库!所以,平时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会把那些错题翻来覆去地做。大考的前两天,我基本就抱着这些“宝贝儿”入睡了。
  对错题的重视,让我的错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我的成绩也长势喜人。高二下期期中,我杀入了年级前十,期末进入年级前五,并且获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
  简单粗暴,拿下了清华北大
  时间到了高二的暑假,没想到北京大学向我抛出了一枝橄榄枝。
  我得到了参加北大暑期夏令营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和一流大学接触,当时心里有点不敢相信,没想到第一次就是王炸啊!清华北大,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高大而遥远的存在,从来都没有特别敢去憧憬过。即使接到了邀请,我更多的也是好奇,想去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从小到大,在大人的嘴里听过了无数次对北大的赞美,最终眼见为实。
  在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如果在夏令营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可以获得参加北大自招(“博雅计划”)的资格。
  我在北大夏令营的考试中发挥很好,顺利拿到北大自招的资格。
  班主任让我认真准备自招,甚至给我免掉了其他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从七月底开始,我基本每天都去学校上自习,和平时上课的作息保持一致。那时学校的明德楼还在装修,我便带一副耳塞,把外面的世界隔绝在外。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还翻看了一些自招讲义和题目。
  自招题目和平时做的题很不一样,乍一接触,很陌生。题目的难度不小,有时候我自认为看懂了讲义,也能想出例题解答的来龙去脈,但是一开始做练习题,就会感觉自己隐隐约约记得一些复杂的公式,可是思维胡乱搅在一起,笔尖却是动也动不得了。
  我的解决方法有些简单粗暴,数学的三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特征方程等,记不清楚就一遍遍抄,抄完再默写、再做题,那些起初不可攻克的难题,最终大多都能被我解决。古人云: “勤能补拙。”诚不欺我也。
  高三下学期,清华北大的老师分别来到我们班,和班上的同学见面。在这之前,我只去过兼容并包、学风自由的北大,这次面谈,又让我领略到了清华的行胜于言、严谨踏实。
  三月北大(“博雅计划”)和清华(“领军计划”)都发布了自主招生的简章。我想也没多想,喜欢的学校,一个都不要放过,我既报了北大的自招也报了清华的自招。也很顺利地通过了两所学校的初审。
  我获得了北大的降分,高考分数也上了清北线,最后,要在清大和北华中做出选择(不要羡慕嫉妒恨,我相信你也可以的~)。因为我自己偏向在更严谨的、有谱可依的氛围中提升自我,需要一些外力的推动,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
  回首高中三年,我的棋局与他人不甚相同,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无论是数学物理的惨败,还是自招题目的挠头,我没有完全按照大家所相信的方法去做,而是一直在探寻适合我自己的,包括最后对大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1729.htm